寥寥二千载,道统几欲坠。
濂洛暨关中,浚源接洙泗。
乾淳诸大儒,流派何以异。
无极而太极,性命发其秘。
先天而后天,理数稽其至。
四书共群籍,精微穷奥义。
五常与异端,辨析无遗旨。
谓教以渐进,谓功可直遂。
为说虽殊科,其归同一揆。
践修本诚敬,讲贯非口耳。
要在绝己私,浑然循天理。
启钥以抽关,发蒙而警聩。
后进有所宗,绝学得所继。
作者蔑以加,百世或可俟。
寥寥二千载,道统几欲坠。
濂洛暨关中,浚源接洙泗。
乾淳诸大儒,流派何以异。
无极而太极,性命发其秘。
先天而后天,理数稽其至。
四书共群籍,精微穷奥义。
五常与异端,辨析无遗旨。
谓教以渐进,谓功可直遂。
为说虽殊科,其归同一揆。
践修本诚敬,讲贯非口耳。
要在绝己私,浑然循天理。
启钥以抽关,发蒙而警聩。
后进有所宗,绝学得所继。
作者蔑以加,百世或可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哲学家卫宗武创作的,名为《理学》。诗中蕴含深厚的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探讨了理学的核心概念。
寥寥二千载,道统几欲坠。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关切。"寥寥二千载"指的是自古以来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而"道统"则是指儒家文化的正统与延续,表明在漫长的历史流转中,这一文化血脉几近断绝。
濂洛暨关中,浚源接洙泗。
这里描绘了一个广阔的地理范围,从洛阳、关中到浚源和洙泗,展示了诗人对于地理环境的熟稔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乾淳诸大儒,流派何以异。
"乾淳"指的是北宋时期的一些重要儒家学者,如周敦颐、张载等人。"流派何以异"则是在探讨这些伟大的思想家的学说为何各具特色。
无极而太极,性命发其秘。
这两句引用了《易经》中的概念,"无极而太极"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和最高原理。诗人通过这一哲学观点探讨自然与生命之谜。
先天而后天,理数稽其至。
这里继续讨论《易经》的思想,"先天"与"后天"分别代表了宇宙生成之前的自然秩序和之后的人为秩序。诗人试图深入探究这些哲学概念背后的道理。
四书共群籍,精微穷奥义。
"四书"通常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强调了对这类文献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其深刻意义的重要性。
五常与异端,辨析无遗旨。
"五常"指的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而"异端"则是那些与正统思想不同的学说。诗人主张对这些不同观点进行辨析,以明确正误。
谓教以渐进,谓功可直遂。
这两句表达了教育和修养的过程应当逐步推进,不应急于求成。"谓教"指的是对知识和道德的传授,而"谓功"则是指个人的修养与成就。
为说虽殊科,其归同一揆。
诗人强调尽管教育和修养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终目标都是统一的,即达到道德上的完善。
践修本诚敬,讲贯非口耳。
这两句强调了个人的内心修养应当以真诚、恭敬为本,而不是仅靠言语和耳濡目染来完成。
要在绝己私,浑然循天理。
诗人主张个人应当超越私欲,顺应自然的法则,即"天理",达到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境界。
启钥以抽关,发蒙而警聩。
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开锁解脱、清除迷雾来比喻教育和修养过程中对知识和真理的探索与领悟。
后进有所宗,绝学得所继。
诗人鼓励后来的学者应当有所追求和信奉,同时对于已有的学问进行深入研究,以便能够继承发展。
作者蔑以加,百世或可俟。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后人的期望,他的作品虽不完美,但希望它能为后来的世代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
家世传儒雅,贞白仰馀徽。
宗派已孤狭,财产又贫微。
栖息同蜗舍,出入共荆扉。
松笔时临沼,蒲简得垂帷。
幸逢四海泰,日月耀增辉。
相顾无羽翮,何由总奋飞。
一朝异言宴,万里就暌违。
远江飘素沫,高山郁翠微。
相思对淼淼,相望隔巍巍。
死灰终不然,长岑且未归。
当怜此分袂,脉脉泪沾衣。
冰泮寅前,花舒子后,春声先唤檐鹊。
东郊彩仗喧阗,南楼玉人梳掠。
粉香花气,映初日、嫩容娇灼。
喜六街、高揭金幡,万户低垂珠箔。
驮细马、官姬绰约。随皂盖、吏人绎络。
芒儿斜绾双鬟,土牛半弯两角。
春才过也,共剪韭、传柑为乐。
愿圣朝、岁宴年丰,父老常安耕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