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常披十幅图,仙翁隐处玉为壶。
九华山侧双峰下,还许侬分半席无。
福地常披十幅图,仙翁隐处玉为壶。
九华山侧双峰下,还许侬分半席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仙境景象。"福地常披十幅图"暗示了此地景色优美,如同画卷般迷人,而"仙翁隐处玉为壶"则进一步渲染出此处是神仙居住的清幽之地,玉壶象征着高洁与不凡。"九华山侧双峰下"点明了具体的地理位置,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双峰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诗人以"还许侬分半席无"表达了自己的渴望,希望能在此地觅得一份宁静,与世无争,共享这福地的美好。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寄情山水,向往隐逸生活的诗篇,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超脱尘世的理想追求。
指江城北去是谁家,万绿绕筼筜。
看柴门日夕,潮催雁远,烟抱鸥凉。
定有高人倚瑟,秋梦落潇湘。
消受清閒福,诗味茶香。
此境应非尘世,但海声天色,无限苍茫。
问何时添种,八百旧田桑。
任西风、扬帆争险,让柳阴、眠月听渔榔。
真难得、杜陵遭乱,不坏茆堂。
翠楼天暝。又驼钩下了,画帘风定。
蕊吐虫虫一点,红胎纤孕。
淡黄未上阑干月,早移来、照伊蝶冷。
两怀抱暖,双头含苡,那宵人并。只小草、相思一寸。
恐容易成灰,玉钗挑醒。瘦约相看桃叶,隔江谁问。
料渠姊妹花零落,逗星星、鬓边春影。
黄昏又到,温存难解,怕阑芳讯。
叠绿翩黄,罥栏杆、二月晓风无力。
天孙已嫁,水样软绡谁织。
纤声逗玉,剩燕子、带红斜掠。
摇日夕、金翠模糊,六扇画棂烟隔。难描此花姿格。
只翁郎诗句,飘零堪忆。游丝袅上,似飏绣绒残碧。
吴云半褶,几曾倩、美人刀尺。
怜一搦、唾茜裙腰,逊伊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