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汝坟》
《汝坟》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0)
注释
遵:循,沿。
汝:汝河,源出河南省。
坟:水涯,大堤。
条枚:山楸树。
一说树干(枝曰条,干曰枚)。
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
惄:饥,一说忧愁。
调:又作“輖”,“朝”(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
调饥:早上挨饿,以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
肄:树砍后再生的小枝。
遐:远。
鲂鱼:鳊鱼。
赬:浅红色。
毁:同“燬”。
火,齐人谓火为毁。
如火焚一样。
孔:甚。
 迩: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翻译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余枝。终于见到我夫君,请莫再将我远弃。
鳊鱼尾巴色赤红,王室事务急如火。虽然有事急如火,父母穷困谁养活!
鉴赏

这首诗选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这段文字描绘了一种寻求贤者而不得的孤独与渴望的心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和对理想君子的向往。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这里的“汝坟”可能指的是一处高地或土坡,而“伐其条枚”则是说砍伐那里的树枝。诗人通过这种自然行为,表达了他寻找君子的决心和行动。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未见君子”说明诗人至今还没有遇到理想中的贤者,而“惄如调饥”则是说这种感觉就像是食而不饱,无法得到满足。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这里的“条肄”可能指的是树枝更细小的部分。诗人再次重复这个动作,表明他寻找君子的坚持和执着。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一旦遇到理想中的君子,诗人决不会轻易放手。这两句体现了对君子理想的珍视与忠诚。

最后两句“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通过比喻,表达了一种即使王室如同烤鱼一般破碎不堪,但对父母的思念却是那样的深厚和亲切。这段文字强调了血缘之情的重要性,同时也可能暗指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即便是在乱世中,也希望能够保持如父母般的温暖与关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于理想君子的追求。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九日诗冯伯田王俊甫刘元煇杨泰之见和复次韵

归来誓墓学羲之,政坐机张触处危。
久已光芒韬世阙,更能文采眩长离。
奏书方朔三千牍,饮酒渊明二十诗。
索米长安饥欲死,何如终保傲霜枝。

(0)

哭川无竭禅师二首

师令题画像,圆寂十朝前。
拙句应曾见,微病竟不痊。
笑谈犹可想,偈颂总堪传。
千柱攒金碧,辛勤二十年。

(0)

哭方碧山前惠州同知

同宗多两岁,官学幸同门。
去夏才相别,逾旬遽□□。
□□淹逆旅,公已见曾孙。
二子言将葬,惊嗟欲断魂。

(0)

鄱阳汤仲材以其家息庵存斋东涧三大老鄂州黄

黄鹤矶头百战尘,黄龙诗刻尚如新。
终然岘首碑安在,羊祜元非死朽人。

(0)

庆陆仁重举男四首

相门佳气夜葱葱,早已凭熊更梦熊。
二十此郎作文赋,乃翁仍是黑头公。

(0)

三天竺还五首

松枝垂地荫松身,恨不移家此卜邻。
石上一根长数丈,似吾细看更无人。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