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纵可敌扬雄,才鬼那能胜葛洪。
仙字齧完还作蠹,古文雕尽仅名虫。
迂谋欲寄千秋后,夙业都收一寸中。
最好祖龙真解事,谈天非马顿成空。
奇人纵可敌扬雄,才鬼那能胜葛洪。
仙字齧完还作蠹,古文雕尽仅名虫。
迂谋欲寄千秋后,夙业都收一寸中。
最好祖龙真解事,谈天非马顿成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将断文字缘作此(其一)》。诗中以“奇人”、“才鬼”、“仙字”、“古文”等意象,表达了对文字与学问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首联“奇人纵可敌扬雄,才鬼那能胜葛洪。”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奇人”与“扬雄”,“才鬼”与“葛洪”进行比较,赞扬了扬雄和葛洪的卓越才华,同时也暗示了“奇人”和“才鬼”的能力或许难以匹敌这两位古代文豪。
颔联“仙字齧完还作蠹,古文雕尽仅名虫。”进一步深化了对文字的探讨。这里“仙字”和“古文”象征着高深的学问或文化,而“齧完”和“雕尽”则形象地描绘了深入研究和理解的过程。然而,“齧完”后的结果是“作蠹”,“雕尽”后仅剩“名虫”,暗示了即使深入研究,也可能陷入某种困境或失去原本的意义。
颈联“迂谋欲寄千秋后,夙业都收一寸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追求的长远目标与个人努力的思考。这里的“迂谋”可能指的是不直接、间接或曲折的策略,而“千秋后”则指向了时间的深远,暗示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流传久远。同时,“夙业”与“一寸中”形成对比,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即使在有限的空间内也能积累深厚的知识与成就。
尾联“最好祖龙真解事,谈天非马顿成空。”以“祖龙”(秦始皇)为例,通过“真解事”与“谈天非马顿成空”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真正理解与实践知识的重视。这里“谈天非马”可能源自“谈天说地”与“非马非鹿”的比喻,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才能避免空谈无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字、学问、时间和个人努力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知识追求的独到见解和对实际应用的重视。
我生空负月临奎,文学何曾遂昔期。
柳子未成非国语,匡衡徒患作人师。
探珠赤水欣同调,结屋青萝得所依。
泉石要为中世托,姓名岂料九重知。
东西御馔尝分赐,出入天门更不疑。
虎籞秋严威闪闪,龙楼日转影祁祁。
年华自觉随流水,造化谁言类小儿。
别梦屡形分讲席,归田一似旧㳺时。
常随采药衣沾雾,几度寻花屦带泥。
投老幸知同臭味,此生端不慕轻肥。
芳筵夜秩杯行数,绛烛春融客醉迟。
一代耆英都在坐,百年文献欲还谁。
独怜邺下支离叟,莫斗长安绝妙辞。
赖有西风吹酒醒,搔头向月谩赓诗。
斗草庭闲,簸钱院静,东风吹满香絮。
满寒尚勒花期,天意似催春暮。
杏梁归燕,几曾会、相思言语。
便等闲,飞入卢家,不带离魂同去。
空自想、俊游伴侣,又频恼、酒边心绪。
鸾笺待写深情,肠断都无新句。
初三下九,问旧约、更谁凭据?
怕有人、蹙损双蛾,日日画楼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