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盛美与独特的情怀。开篇“似共东风别有因”表达了诗人对牡丹之美有着特别的理解,那种美不仅是外在的,也蕴含着某种内在的情感。接着“绛罗高卷不胜春”则形象地描述了牡丹花盛开时的壮丽景象,它们如同精致的丝绸高高堆积,仿佛连春天的风光都要比下去。
诗中“若教解语应倾国”一句,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牡丹花之美能让人沉醉,甚至能够倾倒一个国家。这不仅是对牡丹外在美丽的赞叹,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上的共鸣。而“任是无情亦动人”则意味着,即便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也被这花的美所打动,引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接着,“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两句,将牡丹比作皇宫中的近侍和贵族,而芙蓉则不得不退避,以示对牡丹的尊崇。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于牡丹至高无上的赞美之情。
最后,“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两句中,通过对历史上著名花卉鉴赏家韩愈(号韩令)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未能亲眼见证牡丹盛世的先贤之可怜,以及牡丹之美如同过眼云烟,不可追回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精致描绘和深情赞颂,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