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秋已半,帘幕燕初回。
议论皆先觉,衰迟愧后来。
文衡那敢与,谈柄且容陪。
谁掘丰城剑,光铓彻斗魁。
同文秋已半,帘幕燕初回。
议论皆先觉,衰迟愧后来。
文衡那敢与,谈柄且容陪。
谁掘丰城剑,光铓彻斗魁。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象和与同僚之间的交流,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谦逊的情怀。
首先,“同文秋已半,帘幕燕初回。”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一幅画面,秋意渐浓,燕子开始南归,帘幕轻动,透露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这里的“同文”可能暗指共同的文化背景或学术领域,诗人通过季节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感慨。
接着,“议论皆先觉,衰迟愧后来。”这两句则转向了对思想交流的描述。在讨论中,每个人都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显示出大家的智慧与敏锐。诗人自谦为“衰迟”,表示自己在年轻一辈面前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流露出对后辈才华的欣赏和对自身年华逝去的感慨。
“文衡那敢与,谈柄且容陪。”这两句进一步说明了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的敬畏之心。他不敢与他人争锋,只是愿意作为参与者,享受思想碰撞的乐趣。这里的“文衡”可能指的是评判、评价之意,诗人以谦虚的态度表明自己愿意成为讨论的一部分,但并不希望成为主导者。
最后,“谁掘丰城剑,光铓彻斗魁。”这两句运用了典故,丰城剑是古代传说中的宝剑,其光芒能够穿透星斗。这里借以表达对知识、智慧以及才华的赞美。诗人仿佛在说,正是那些拥有卓越才能的人,如同宝剑一般,照亮了整个天空,引领着时代的进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际交往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知识、智慧的敬仰,以及对年轻一代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和对知识交流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