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慈云礼世尊,我闻如是莫酬恩。
金鲵胡耇春难老,玉蝀清游月有痕。
谢韫因风惭咏絮,袁安卧雪不开门。
舞雩沂水饶真契,温伯无言道已存。
稽首慈云礼世尊,我闻如是莫酬恩。
金鲵胡耇春难老,玉蝀清游月有痕。
谢韫因风惭咏絮,袁安卧雪不开门。
舞雩沂水饶真契,温伯无言道已存。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元默对樊樊山先生赐题双修阁近作的回应,以七律形式表达感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一系列意象和典故,展现出对尊者的敬仰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稽首慈云礼世尊”,以稽首礼敬的姿态,比喻对樊樊山先生的敬重,如同朝拜佛祖般的虔诚。“金鲵胡耇春难老”一句,将先生比作长寿的金鲵,寓意其智慧犹如春天般常青不老。“玉蝀清游月有痕”则形容先生的清雅如同明月留下的痕迹,令人景仰。
接下来,“谢韫因风惭咏絮”引用了谢道韫的典故,暗示自己面对先生的才情感到自愧不如。“袁安卧雪不开门”则借袁安的典故,表达对先生深沉内敛品格的赞美,即使在困境中也坚守自我。
最后两句“舞雩沂水饶真契,温伯无言道已存”暗含与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如同舞雩台上君子之交,虽无声言语,却心意相通。温伯无言,寓言先生的智慧和教诲深藏不露,却已深深影响了诗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通过典故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樊樊山先生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
田家风景亦可悦,人比城间语言别。
杨柳垂垂塘水清,茅屋时闻机杼声。
篱边绿绿禾苗长,水际青青芦笋生。
隔岸好山如画轴,我偶过之看不足。
夕阳何处笛呜呜,牧童归来跨黄犊。
田家莫嫌生计薄,县吏不来心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