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流民诗癸丑八月过京口作》
《流民诗癸丑八月过京口作》全文
清 / 杨圻   形式: 古风

蝼蚁知贪生,兵祸不可弭。

夕阳满江头,流民千百徙。

有翁与我语,语止泪不止。

去岁经革命,今岁苦蛇豕。

金陵经百战,负固争凭恃。

壮夫死数万,玉石皆披靡。

妻子走相失,兄弟离桑梓。

留此老筋骨,露宿寒霜里。

两岁三避兵,十室九倾圮。

忍死思一归,存没得审諟。

或者皆归来,室近人亦迩。

入城但空巷,板屋立秋水。

败灶生湿菌,故井一俯视。

屋角耕织具,频年劳十指。

生也谁之恩,死也谁所使。

同尽非所悲,独活将何以。

孤寡众能怜,老耄人所鄙。

少壮可自养,残废将谁倚。

天下皆战垒,安见彼善此。

出门匍匐行,沟壑甘即委。

饥久肠胃痛,气竭但自捶。

西风吹泪面,哀语酸骨髓。

一恸发众哀,千百连声起。

我闻流民哭,伤心不能已。

先朝恤涂炭,九庙一敝屣。

揖让已经年,锋镝犹千里。

谁操同室戈,徒为数人事。

良民百愿虚,始虑宁及此。

失地不得生,得城宁免死。

覆巢卵无完,投鼠器亦毁。

败固非民福,胜亦民何喜。

始知祸福机,无与顺逆理。

战胜祸更深,功高安足齿。

四海多流民,何独江淮是。

后来何以苏,销兵务耒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流民的苦难生活和诗人对此的深深忧虑。首句以蝼蚁比喻流民对生存的渴望,揭示出兵祸带来的严重后果。夕阳映照着江边,成千上万的流民被迫迁移,画面凄凉。诗人遇到一位老者,讲述革命带来的动荡和敌人残暴,金陵历经战火,人民伤亡惨重,家庭破碎。

老翁的泪水不断,述说过去两年间的逃难和家园的荒废,房屋倒塌,家人离散。诗人感慨万分,意识到无论生死,流离失所的人们都在寻求一个归宿。然而,城市中只剩下空荡荡的街道,破败的房屋,生活的痕迹只剩下了破败的灶台、枯井和耕织工具。生与死的无奈,以及社会对孤寡老人的冷漠,让人深感悲哀。

诗人反思,即使天下皆战,胜利者也不见得带来福祉,反而可能带来更深的灾难。他同情流民的困境,认为只有停止战争,回归农耕,才能真正解救他们。最后,他提出疑问,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才能让流离失所的人们得到真正的安宁?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流民的视角展现了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性的冷暖,表达了对和平与民生的深深期盼。

作者介绍
杨圻

杨圻
朝代:清

杨圻(1875——1941),初名朝庆,更名鉴莹,又名圻,字云史,号野王,常熟人,年二十一,以秀才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为户部郎中。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官邮传部郎中,出任英属南洋领事。入民国,任吴佩孚秘书长,亦曾经商。抗日战争爆发,居香港,病卒。
猜你喜欢

寄屠长卿·其二

莫以怜才少相君,提封尽跨五湖云。

请看六字镌官诏,便是仙都十赉文。

(0)

楼道人一衲一笠一瓢遨游海岳而所携诗卷多名士如王格太仆吴国伦参政张位侍读同王稚登太学张凤翼先辈昆弟之作皆在焉仍虚首简以乞余题戏呈二绝归之·其二

囊里牛腰诗卷粗,他年鹤背重还无。

何如负局先生好,只挟真形五岳图。

(0)

题枫谷卷为杭州喻邦相·其一

春至能青秋更丹,山深不共荻花寒。

武林官道知多少,总与行人醉面看。

(0)

赠谭道人·其一

为余三月住,寄食赞公房。

却问香积饭,何如太乙粮。

(0)

奉赠盛原济国医

大似颜家少父狂,箕裘籍籍有辉光。

青囊不博书生篚,白帢能分御史床。

任是医和通国脉,可烦臣意对师方。

生平怪杀儿曹懒,拥彗争先礼药王。

(0)

送抚浙温司马入佐大农

太真名辈许谁如,况是追锋有召车。

全越已收文种治,大农能废计然书。

皂囊胆落传应久,白屋神交意不疏。

欲买豚肩趋道左,恐烦轩冕狎樵渔。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