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重来谒上方,依稀犹似旧僧堂。
当时猿鹤如相迓,今夜随人明月乡。
十载重来谒上方,依稀犹似旧僧堂。
当时猿鹤如相迓,今夜随人明月乡。
这首诗《重游阴那寺(其一)》由明代诗人翁思佐所作,通过“十载重来”这一时间跨度,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与阴那寺记忆的深刻怀念。诗中运用了“猿鹤”、“明月”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
首句“十载重来谒上方”,点明了诗人时隔十年再次造访寺院,表达了一种久别重逢的感慨。接着,“依稀犹似旧僧堂”一句,描绘了诗人对寺院环境的熟悉感,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流露出一种温馨而亲切的情感。
“当时猿鹤如相迓”中的“猿鹤”是古代文人常用以象征隐逸生活的意象,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当年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以及与僧侣们的深厚情谊。而“今夜随人明月乡”则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深远的意境,诗人似乎在月光下与过往的时光对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某种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美好向往。它不仅是一次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时间深刻思考的哲学意味。
井臼辛勤又一年,仗谁赍恨到重泉。
离骚空纪高阳后,蓝缕过如鼢冒前。
终亦有人分鼠璞,只今无俸置豚肩。
男儿七尺须如戟,独掩蓬蒿扫纸钱。
倚西风、招鸿送燕,年华今已如客。
青奴一饷贪凉梦,昨夜酒红无力。愁似织。
听鸣叶寒蝉,话到情无极。舞衣春入。
叹带眼偷移,琴心不断,襟袖旧时窄。红尘陌。
谁寄佳人消息。任他珠网瑶瑟。
金钗两鬓霓裳曲,总是浪歌闲拍。长夜笛。
且慢析轻匀,留醉酒垆侧。烟青雾白。
望残照关河,晴云楼阁,何处是秋色。
杨柳楼深,推梦乍起,前山一片愁雨。
嫩绿成云,飞红欲雪,天亦留春不住。
借问东风,甚飘泊、天涯何许。
可惜风流,三生杜牧,少年张绪。陌上差差携手去。
怕行到、歌台旧处。
落日啼鹃,断烟荒草,吟不成谁语。
听西河、人唱罢,何堪把、江南重赋。
敲碎琼壶,又前村、数声钟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