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寻山寺出重城,坏壁谁题半草行。
照眼芳菲空玉友,并湖风物记金明。
新诗已见成敲钵,旧赏悬知又弃檠。
龙井海棠须靳惜,一樽留取听莺鸣。
晓寻山寺出重城,坏壁谁题半草行。
照眼芳菲空玉友,并湖风物记金明。
新诗已见成敲钵,旧赏悬知又弃檠。
龙井海棠须靳惜,一樽留取听莺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春日里游历郊野的景象。开篇“晓寻山寺出重城,坏壁谁题半草行”描述了早晨时分,诗人从深邃的山寺中出来,经过一座座落于重城之中的废旧城墙,只见墙上生长着茂密的野草,显得荒凉而又自然。
接着“照眼芳菲空玉友, 并湖风物记金明”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诗人用“照眼”来形容春光普照,万物复苏,而“并湖”则是指湖边的风光,与“记金明”相呼应,可能是在赞美春日里水波不兴、阳光灿烂的美丽景象。
“新诗已见成敲钵,旧赏悬知又弃檠”此句暗示诗人对文学创作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理解,不仅新诗已经显露出成熟的风格,即使是早前创作的作品也还在回味中。这里的“敲钵”和“弃檠”都是写作时使用的工具,象征着文学创作的过程。
最后,“龙井海棠须靳惜,一樽留取听莺鸣”则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龙井是指龙井茶,而“海棠”可能是一种植物,或者是某地特有的花卉。“靳惜”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美好的自然景象和物产持有一份珍爱之心。而“一樽留取听莺鸣”则是在描绘诗人在春日里品茶赏音的雅致情趣。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城墙、湖光等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文学创作和生活享受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和珍视之情。
湖上看花意欲迷,年年花谢忆花时。
如今一见冯生画,早晚看花更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