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资福院平绿轩》
《题资福院平绿轩》全文
宋 / 江表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碧瓦丹棱转盼成,一亭聊复寄闲情。

人如水墨画中立,山向烟芜尽处横。

舟入柳阴冲鹭去,檐依波面荫鱼行。

题诗每愧临流意,吟苦那知白发生。

(0)
注释
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
丹棱:红色的屋檐。
转盼:视线转动。
聊复:姑且。
闲情:闲适的心情。
水墨画: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以墨色为主。
立:站立。
烟芜:烟雾笼罩的草木。
尽处:尽头。
舟入:船驶入。
鹭去:惊飞白鹭。
檐依:屋檐倒映。
荫鱼行:鱼儿游弋。
题诗:题写诗歌。
临流:面对流水。
吟苦:吟诗辛苦。
白发生:头发变白。
翻译
碧绿的琉璃瓦和朱红的屋檐在视线中转动,一座小亭子寄托着闲适的心情。
人在如水墨画般的景色中静立,山峦在远处烟雾缭绕中横亘。
小船驶入柳树的阴影,惊飞了栖息的白鹭,屋檐倒映在水面,鱼儿在其间游弋。
每次题诗都感到愧对眼前的流水,吟诗的辛劳让我未觉已生华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江表祖的作品,名为《题资福院平绿轩》。从艺术风格和情感抒发上看,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审美趣味。

"碧瓦丹棱转盼成,一亭聊复寄闲情。"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碧瓦"指的是绿色的屋顶,"丹棱"则是红色的砖墙,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形象,将一处幽静雅致的亭子及其周围环境刻画得淋漓尽致。"寄闲情"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闲适心情寄托于这宁静的景物之中。

"人如水墨画中立,山向烟芜尽处横。" 这两句则用了更为抽象和富有意象的手法,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如水墨画中立",将人的存在置于一种艺术化的境界,既突出了人物在景物中的位置,也暗示了作者对这种境界的向往。而"山向烟芜尽处横"则是对远处山峦的描绘,其状如同轻烟一般缥缈,让人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舟入柳阴冲鹭去,檐依波面荫鱼行。" 描写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小舟在柳树成荫的水面上缓缓前行,而岸边的鸟儿似乎也被这和谐的氛围所吸引,飞鸣而去;屋檐下的波光中,还有鱼儿自由地游弋。这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活力与自然界融合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题诗每愧临流意,吟苦那知白发生。" 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之情和艺术追求。他在景物前留下自己的诗作,却感到自己难以完全捕捉到这份美好,即使是对自然的深切领悟,也只能是一种"临流意",即站在河流边上观赏水流而不能真正把握其全貌。同时,他还表达了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困顿和挑战的感慨——"吟苦那知白发生",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创作中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艰难过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审美境界。

作者介绍

江表祖
朝代:宋

江表祖,崇德(今浙江桐乡西南)人。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特奏名。事见《槜李诗系》卷三。
猜你喜欢

贺郑君补中书舍人联

步入三台,玉笋班中翘楚;

捧回双诰,丝纶阁下文章。

(0)

曾公阁联

乔木苍烟,一代贤良扶运去;

荷花秋水,百年儿女遣愁无。

(0)

挽曾国藩联

美谥媲希文,一身忧乐关天下;

高门重元礼,三世渊源及不才。

(0)

挽曾国荃联

逆氛扫粤水东西,帝命方叔,民爱召公,独力济艰难,遂令华夏胥安,名炳千秋光史册;

双节建大江南北,兄定宏规,弟循成法,推诚率僚属,讵意阳春莫驻,天教万里失长城。

(0)

挽张之洞联

历清要卌余年,综观令典易名,朝廷特重袤嘉,永垂千古;

沐熏陶十数载,尤愧应山为宰,交涉谬蒙奖励,罔报涓埃。

(0)

挽张之洞联

不殖生产,不树党援,遗疏能教天下信;

廉正无私,公忠体国,纶音尤令举朝思。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