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影荒沙阔,波声脱叶寒。模糊红影入秋山。
孤鸿没暮烟。不是刘郎浦口。便是黄陵庙首。
阿谁帆脚月钩悬。飞破白蘋天。
岸影荒沙阔,波声脱叶寒。模糊红影入秋山。
孤鸿没暮烟。不是刘郎浦口。便是黄陵庙首。
阿谁帆脚月钩悬。飞破白蘋天。
这首《巫山一段云·题画》由清代诗人王策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江边画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首句“岸影荒沙阔”,描绘出一片辽阔而荒凉的江岸景象,岸上的影子与广阔的沙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接着,“波声脱叶寒”一句,通过波浪拍打的声音与落叶的飘零,进一步渲染了寒冷与孤独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迭的哀愁。
“模糊红影入秋山”则将画面转向了远处的山峦,红影在秋色中显得格外醒目,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既增添了色彩的丰富性,也暗示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孤鸿没暮烟”一句,则以一只孤独的大雁消失在傍晚的烟雾之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孤独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的几句“不是刘郎浦口。便是黄陵庙首。阿谁帆脚月钩悬。飞破白蘋天”,则将视角拉回至江面之上,通过对不同地点的描述,展现了江面上的船只与月光的互动,以及它们在白蘋(一种水生植物)间穿梭的场景。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整首诗以动态美和生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哀愁,以及人类情感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微妙联系。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卷,更是一首情感与哲思交织的诗歌,值得细细品味。
冷燠度岁月,甘苦寻缘果。画禅自悦,深味穿镫火。
撩乱幻色,默语拈花朵。还是寒窗锁。
襟袖惹啼痕,卷帘看钗梁凤亸。尽无那。
正梦里愁多。对平林雾织,琼树露零,但望浮云破。
酒半放怀,邀影成三个。莫道魂消呵。
欢意却阑珊,窃休将、颠狂笑我。
万山青。斜阳影,金色返照东城。
天意晚凉似洗,淡点疏星。
老云西上,千万种巧簇奇形。
似古铁镕成大岭,横亘长鲸。一峰菌子孤撑。
最高处,宛然三两人行。凝望半天渐黑,怒碾雷声。
露凉侵座,花径外,且扑流萤。
算倚枕,淙淙快雨,知待三更。
仙山楼阁,枕函边历历,方壶员峤。
一色水天如翡翠,尔忽双凫飞到。
世外秋心,湖边篁气,笛里韩湘笑。
塔铃风定,梵声留住云表。
醒后槐雨飕飕,乱山吹角,路断蓬莱岛。
欲问永禅师坐处,红得劫灰成窖。
委地黄云,飞燐碧血,废井群蛙闹。
羲皇窗北,约将陶令终老。
非竹非桃。甚眉舒翠玉,泪掩红绡。
新妆明灼灼,嫩叶影萧萧。天台仙子降湘皋。
泪痕酒痕,春情未消。瑶池果,定惹得、凤皇儿笑。
诗巧。图更巧。春在武陵,人自弹琴啸。
万绿丛中,小红心上,和合琼株瑶草。
知是双仙化身来,夏中开到秋难老。
潼江边,杜陵翁、作杖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