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岩居僧》
《赠岩居僧》全文
宋 / 胡仲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清閒消不尽,方觉此身尊。

洞古少行迹,山空多烧痕。

静知心是佛,生与佛无恩。

斋料从谁给,频齑野菜根。

(0)
注释
清閒:清闲。
不尽:无法消磨完。
此身:自身。
尊:尊贵。
洞古:深入历史。
行迹:足迹。
山空:山中空旷。
烧痕:火烧的痕迹。
静知:静静地领悟。
心是佛:内心即是佛。
无恩:没有恩怨。
斋料:斋饭的食物。
谁给:从何而来。
频齑:碎米。
野菜根:野菜根。
翻译
清闲的感觉永远无法消磨完,这时才真正感到自身尊贵。
深入洞悉历史却鲜有足迹留下,山中空旷只见许多火烧的痕迹。
静静地领悟到内心即是佛,生命与佛没有丝毫恩怨。
斋饭的食物从何而来?常常只能以野菜根和碎米为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岩居僧人生活的深深感悟。首句“清閒消不尽”,表达了对僧人清静生活的羡慕,似乎这种清闲能洗涤心灵,永远无法消磨殆尽。接着,“方觉此身尊”传达出诗人意识到在忙碌尘世中,僧人的生活状态更显尊贵和超脱。

“洞古少行迹,山空多烧痕”两句,通过描绘僧人居住环境的偏远和自然痕迹的稀疏,暗示了僧人与世隔绝,过着简朴而深沉的生活,只有山火的痕迹见证了岁月的流转。

“静知心是佛,生与佛无恩”进一步揭示了僧人的内心世界,他们深知内心的平静即是佛性,认为生命与佛无关,没有世俗的恩怨纠葛,体现出佛教的空灵境界。

最后,“斋料从谁给,频齑野菜根”描绘了僧人的饮食生活,即使是最简单的野菜根也能滋养他们的身心,反映出僧人对物质需求的淡泊和精神追求的坚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一位岩居僧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超然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作者介绍

胡仲弓
朝代:宋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渔家傲

新裹閒愁千万迭,和诗寄与江南北。

渺渺秋风生水国,烟雨隔,瓜洲渔火钟山色。

夜半仰空眸子裂,倾杯自暖诗肠窄。

唯有纱窗窗外月,今宵他有些明白。

(0)

明月满扬州.寄书

心事密于茧,牵起万重思。

连蜷易生易断,蚕老不成丝。

吐出编成锦字,付与长江九折,鱼腹去何迟。

此意古人有,今竟见于兹。厚堆愁,浓抹泪,八行诗。

掩头藏尾,生防深意别人知。

顺著璇图还曲,笑展红笺还哭,哭了算归期。

冬尽不归去,翻说待花时。

(0)

叔鸿侍御见示癸巳元日八砖斋砖韵诗依韵答赠·其一

钟鸣九陌散香烟,绣毂纵横月满天。

甲第华镫连巷树,丁帘彩毾绕阶砖。

歌随玉笛?喉急,妆理琼花掠鬓偏。

选胜不知乡国远,聊将尊酒贺新年。

(0)

冬夜

独坐浑无语,含颦应有思。

私心自不寐,何事倩君知。

(0)

送佛镫上人之南海

自携瓶钵去,万里涉川程。

雪岸依帆转,春潮破浪行。

岭云寒殿影,海气湿钟声。

遍礼名山后,应知世念轻。

(0)

琼花观

曾是随炀驻跸来,琼花何处观犹开。

昔年古径生芳草,此日残碑长绿苔。

寂寞笙歌游客少,凄凉风月为谁哀。

蕃釐一去无消息,惟有閒禽噪石台。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