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萧萧吹布袍,上山下山忘我劳。
江声忽随小桥转,秋色不让南山高。
荒山䑔米水为碓,悬崖取果人如猱。
茅檐老翁迎客笑,畏途跋涉多贤豪。
天风萧萧吹布袍,上山下山忘我劳。
江声忽随小桥转,秋色不让南山高。
荒山䑔米水为碓,悬崖取果人如猱。
茅檐老翁迎客笑,畏途跋涉多贤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郭钰在石洞道中的行旅经历。首句“天风萧萧吹布袍”以风声衬托出诗人独自穿行山间的孤寂与艰辛,衣衫在风中飘动,形象生动。接着,“上山下山忘我劳”表达了诗人专注于旅途,忘记疲劳的精神状态。
“江声忽随小桥转”写出了山水相依的景致,流水的声音随着小桥的转折而变化,富有动态感。诗人运用“秋色不让南山高”一句,将秋天的景色与南山的峻岭相比,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含着诗人对壮丽山川的赞美。
“荒山䑔米水为碓,悬崖取果人如猱”两句,通过描绘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生活的场景,展现出当地人的勤劳和生存智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最后,“茅檐老翁迎客笑,畏途跋涉多贤豪”描绘了一位老翁热情好客的笑容,以及在艰险道路上仍不乏豪情壮志的人们,给人以温暖和鼓舞,体现了诗人的乐观和人情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石洞道中的山水风光,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郭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赏。
海霞红,山烟翠。故都风景繁华地。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
汉元侯,自从破虏征蛮,峻陟枢庭贵。筹帷厌久,盛年昼锦,归来吾乡我里。铃斋少讼,宴馆多欢,未周星,便恐皇家,图任勋贤,又作登庸计。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故人为使富天才,相与抽毫赋早梅。
气艳未劳横玉笛,风光先合倒金罍。
陇头欲寄交情远,林下初逢病眼开。
必若和羹有遗味,花王应亦命公台。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苦寒搜病骨,丝纩莫能禦。
析薪燎枯竹,勃郁烟充宇。
西山古松栎,材大招斤斧。
根槎委溪谷,龙伏熊虎踞。
挑抉靡遗馀,陶穴付一炬。
积火变深黳,牙角犹愤怒。
老翁拥破毡,正昼出无屦。
百钱不满篮,一坐幸至莫。
御炉岁增贡,圆直中常度。
闾阎不敢售,根节姑付汝。
升平百年后,地力已难富。
知夸不知啬,俯首欲谁诉。
百物今尽然,岂为一炭故。
我老或不及,预为子孙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