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词锋战举场,弟兄旗鼓略相当。
两贤方折月中桂,此老翻为地下郎。
弟妹力携家数口,文章空费纸千张。
广寒宫里丛生桂,何日飘来垄上芳。
曾看词锋战举场,弟兄旗鼓略相当。
两贤方折月中桂,此老翻为地下郎。
弟妹力携家数口,文章空费纸千张。
广寒宫里丛生桂,何日飘来垄上芳。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名为《又一首》。诗中描绘了一位曾经在科举考场中与兄弟们展开激烈竞争的才子,最终在月中桂树下折桂,却未能在人世间得到相应的地位,成为了地下的“郎”。诗中表达了对这位才子命运的感慨。
诗的第一句“曾看词锋战举场”,点明了主人公曾经在科举考试中与他人激烈竞争的情景,展现了其才华横溢的一面。接着,“弟兄旗鼓略相当”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述了竞争的激烈程度,暗示了主人公与兄弟们在才能上的不相上下。
“两贤方折月中桂”一句,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在科举考试中的优异表现,如同月中桂树一般,象征着他在学术和才华上的成就。然而,“此老翻为地下郎”一句,转折突兀,表达了主人公虽然在学术上有卓越成就,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未能获得相应的地位和认可,成为了一个“地下郎”,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感。
接下来,“弟妹力携家数口,文章空费纸千张”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主人公尽管才华横溢,但并未能给家庭带来实际的帮助,反而可能因为追求学问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这不仅反映了社会对于才子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也体现了诗人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最后,“广寒宫里丛生桂,何日飘来垄上芳”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将主人公的才华比作广寒宫中的桂树,寓意其才华如同月宫之桂,高洁而珍贵。同时,诗人以“何日飘来垄上芳”表达了一种期盼,希望主人公的才华能够像桂树的香气一样,最终飘散到人间,为社会带来芬芳,实现其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才子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才华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才命运的深切关怀。
君家麻源第三谷,我在镜湖分一曲。
平生梦亦不相接,忽然怀中泻珠玉。
诚斋老子主诗盟,片言许可天下服。
长歌为君定声价,赏音但须一夔足。
蹋泥过我君岂误,拱璧何至求凡目。
只愁明日遽来索,北窗连夜挑灯读。
我虽生乱离,犹及见前辈。
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
幸供扫洒役,迹忝诸生内。
话言犹在耳,造次敢不佩。
残年趋死近,孤学与时背。
妄出更何求,终老事耕耒。
史君稽古学,力大障横溃。
广文亦伟士,名字震当代。
同舟肯过我,凛与前修配。
忧时抱忠鲠,论事极慷慨。
嗟予虽益衰,耳目幸未废。
何当卜邻墙,早暮聆謦欬。
圣朝中兴六十年,君家文武何联翩。
先生剑履冠麟阁,后嗣簪橐陪甘泉。
流传到君愈卓荦,投我千篇皆杰作。
未分玉帐万貔貅,且擅诗人一丘壑。
尔来士气日靡靡,文章光燄伏不起。
君今已似骥籋云,更看他年鲲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