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学吴姬作淡妆,枕痕未减夜来香。
花簪碧玉扶云髻,妒杀寻常姊妹行。
漫学吴姬作淡妆,枕痕未减夜来香。
花簪碧玉扶云髻,妒杀寻常姊妹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清晨化妆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感。
首句“漫学吴姬作淡妆”,以“漫”字开篇,透露出一种随意、不刻意的氛围,仿佛这位女子在模仿吴地女子的淡雅妆容时,并非出于刻意追求,而是自然而然流露出的一种气质。这里的“吴姬”特指吴地女子,她们以淡妆著称,追求自然之美,这一句便为读者勾勒出了女子清新脱俗的形象。
次句“枕痕未减夜来香”,将画面拉回到夜晚,暗示了女子昨晚可能有过一番深思或情感波动,留下了一些痕迹,而这些痕迹在清晨依然可见,仿佛夜晚的情绪还未完全消散。这里通过“枕痕”和“夜来香”两个细节,巧妙地展现了女子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同时也暗示了她可能经历了一段情感的起伏。
第三句“花簪碧玉扶云髻”,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装扮。她用碧玉装饰的花朵作为发簪,点缀在高高的云鬓之上,既体现了女子的高雅品味,也寓意着她的美丽如同云鬓般飘逸。这一句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形象,将女子的外在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句“妒杀寻常姊妹行”,以一种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女子的出众与独特。她不仅在妆容上追求淡雅,在装扮上也独具匠心,以至于让身边的普通姐妹们相形见绌,甚至感到嫉妒。这句话不仅突出了女子的美丽与魅力,也侧面反映了她与众不同的个性与气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追求自然、淡雅之美,同时又独具个性与魅力的女子形象,展现了明代女性在审美追求上的特点,以及对情感细腻表达的艺术手法。
拟为招隐诗,和我刘柴桑。
落日延暮凉,高槐鸣蜩螗。
故人近无迹,酒熟俟谁尝?
转恐神明存,寡洽中遭伤。
微吟写吾好,籁答空天苍。
衣冠志夙游,元律维盛昌。
胡投草莽深,匿面未容狂。
山川纳繁荣,聊泽襟裾光。
方子在人口,仅以文技传。
安知砥圭臬,侪辈鲜其贤。
内默閟元素,外溷屏众缘。
穷装滞归计,流泊三吴廛。
每望台宕云,惙惙中忧煎。
冰霜郁成疠,强忍讳告宣。
庸医更相毒,冥冥天为冤。
滮湖散寒鸟,日闭空城烟。
城南多酒楼,夙共梅花筵。
城北有斜巷,君忽死其间。
城南多杨柳,城北闻杜鹃。
君母已华发,君妻方弱年。
梦来觅汝魂,千山路弥漫。
闻仗友朋力,海上已返棺。
遗书弃阛市,零散无完全。
犹忆饯夏日,寄我宛转篇。
云我能早来,尚可偕周旋。
欲死岂自知,为此摧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