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昆明劫后灰,江南无恙旧池台。
春灯又值潇潇雨,独写西窗一剪梅。
世事昆明劫后灰,江南无恙旧池台。
春灯又值潇潇雨,独写西窗一剪梅。
这首诗《元宵即事》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世事昆明劫后灰”,开篇以昆明劫难为喻,暗示了社会动荡、人事变迁的背景,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世事无常的感慨。“昆明劫”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昆明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动荡,象征着社会的剧变与人心的动荡。
“江南无恙旧池台”,转而描绘江南地区的宁静与安详,强调了尽管世事多变,但某些地方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这里的“旧池台”可能指代的是江南水乡的传统景致,如园林、池塘等,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保留着往昔的美丽。
“春灯又值潇潇雨”,进一步将场景推进到元宵佳节,春夜的细雨与闪烁的灯火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浪漫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春雨与灯火的对比,不仅增添了节日的诗意,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感慨。
“独写西窗一剪梅”,结尾点明了诗人的孤独与自我反思。在这样一个团圆的节日里,诗人独自一人,在西窗下挥毫泼墨,描绘着一枝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品格,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虽处孤独,仍坚守自我、追求高雅品格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繁华背后寻求心灵平静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