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四十首·其五》
《颂古四十首·其五》全文
宋 / 释守珣   形式: 偈颂

百万人天普请看,头陀末上独开颜。

堪笑衣穿瘦骨露,一肩授手搭金襕。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守珣所作的《颂古四十首》中的第五首,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首句“百万人天普请看”,以宏大的视角引入,仿佛在邀请所有人共同见证一场非凡的景象。这里的“万人”不仅指众多的观众,也暗含了广泛的人间与天界,象征着佛法的普渡无边。

次句“头陀末上独开颜”,描述了一位头陀(佛教中苦行僧的称呼)在修行的最后阶段,独自展露出喜悦的表情。头陀末,即修行生涯即将结束之时,此处的“独开颜”形象地表现了修行者内心的满足与解脱。

第三句“堪笑衣穿瘦骨露”,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头陀修行生活之艰苦。衣衫破旧,瘦骨嶙峋,这不仅是物质上的贫乏,更是对自我欲望的摒弃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里的“堪笑”,并非嘲笑之意,而是对这种极端修行方式的一种理解与反思。

最后一句“一肩授手搭金襕”,形象地展示了头陀在修行过程中,将自己视为佛祖的化身,通过“授手”这一动作,传递出慈悲与智慧。金襕,通常指僧侣的袈裟,这里象征着修行者的身份与成就。这一句传达了头陀在修行的终点,不仅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也实现了与佛祖的连接,达到了心灵的圆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在艰苦环境中追求精神解脱的过程,以及最终达到心灵圆满的境界。它不仅是一首对修行者精神风貌的赞歌,也是对佛法深邃哲理的诗意诠释。

作者介绍

释守珣
朝代:宋

释守珣(一○七九~一一三四),俗姓施,安吉州(今浙江吴兴)人。初与佛鉴在蒋山分座说法。出住庐陵之禾山。退藏故里,道俗迎居天圣。后徙安吉何山及天宁。称佛灯守珣禅师,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勤禅师法嗣。高宗绍兴四年卒,年五十六。《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四十二首。
猜你喜欢

经横渠镇废寺

瞻彼空王宅,依稀旧迹存。

雨馀苔满壁,风搅叶堆门。

石鼎香烟断,崖碑字刻昏。

异僧回月下,扫石忆精魂。

(0)

悼鹤

有客有客来青田,贻我缟素之胎仙。

放之庭下自舒逸,有时飞上苍松巅。

落地蹁跹如寄傲,风动霜翎舞还蹈。

数声长唳彻青天,踏破苍苔犹未扫。

丹顶日深毛日苍,纷纭驾鹳敢同行。

几番露下秋空冷,树杪戛戛闻悠扬。

昨来漫尔穿林去,误落辽东华表柱。

流丸何处忽飞来,毛羽离披叹遭遇。

归来病骨不可支,浮邱老去谁能医。

可怜一夜竟捐弃,佐卿无复来庭墀。

惆怅九皋已陈迹,安得回仙为裁笛。

汉江楼上月明时,吹引天风裂山石。

(0)

九鸶图为魏大用佥宪题

春树垂阴春雨足,潋滟银塘涨新绿。

何处飞来属玉群,相逐波间弄晴旭。

宿食飞鸣态度閒,网罗不到清溪湾。

有时一行上天去,凤凰池上联鸳班。

画工图此宁无意,得句紬思缘古义。

我师此义不师工,目睹令人心惕励。

伟哉佥宪古人徒,爱此宁殊丹穴雏。

素心一点与俱白,虚室相忘馀此图。

眼前何限丹青笔,生色虽工总无益。

不观南浦锦鸳鸯,交颈双双徒尔匹。

(0)

问礼图

聃为柱下史,周礼在于斯。

圣人不自圣,从聃一问之。

学琴暨问官,所学何常师。

(0)

有怀凌卧岩

月色满虚庭,皎然如秉烛。

鸣蝉咽无声,巢鸟惊还宿。

忽忆卧岩人,怅然乱心曲。

烟树千万重,苕溪如在目。

有书未得通,有地何由缩。

入口匪刀圭,春风面如玉。

悠然养谷神,遐龄端可卜。

(0)

感寓·其六十一

天地赋人物,二气均所生。

如何贤不肖,而乃殊其名。

吁嗟贤者流,宜公亦宜卿。

嗤彼不肖徒,胡为污冠缨。

人君无所为,代天持鉴衡。

进贤退不肖,吾人资主盟。

前元多错缪,仕途良未清。

非才满廊庙,贤人困渔耕。

我祖奉天命,九州尽豪英。

黜陟考三载,万年仰大明。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