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人天普请看,头陀末上独开颜。
堪笑衣穿瘦骨露,一肩授手搭金襕。
百万人天普请看,头陀末上独开颜。
堪笑衣穿瘦骨露,一肩授手搭金襕。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守珣所作的《颂古四十首》中的第五首,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首句“百万人天普请看”,以宏大的视角引入,仿佛在邀请所有人共同见证一场非凡的景象。这里的“万人”不仅指众多的观众,也暗含了广泛的人间与天界,象征着佛法的普渡无边。
次句“头陀末上独开颜”,描述了一位头陀(佛教中苦行僧的称呼)在修行的最后阶段,独自展露出喜悦的表情。头陀末,即修行生涯即将结束之时,此处的“独开颜”形象地表现了修行者内心的满足与解脱。
第三句“堪笑衣穿瘦骨露”,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头陀修行生活之艰苦。衣衫破旧,瘦骨嶙峋,这不仅是物质上的贫乏,更是对自我欲望的摒弃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里的“堪笑”,并非嘲笑之意,而是对这种极端修行方式的一种理解与反思。
最后一句“一肩授手搭金襕”,形象地展示了头陀在修行过程中,将自己视为佛祖的化身,通过“授手”这一动作,传递出慈悲与智慧。金襕,通常指僧侣的袈裟,这里象征着修行者的身份与成就。这一句传达了头陀在修行的终点,不仅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也实现了与佛祖的连接,达到了心灵的圆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在艰苦环境中追求精神解脱的过程,以及最终达到心灵圆满的境界。它不仅是一首对修行者精神风貌的赞歌,也是对佛法深邃哲理的诗意诠释。
有客有客来青田,贻我缟素之胎仙。
放之庭下自舒逸,有时飞上苍松巅。
落地蹁跹如寄傲,风动霜翎舞还蹈。
数声长唳彻青天,踏破苍苔犹未扫。
丹顶日深毛日苍,纷纭驾鹳敢同行。
几番露下秋空冷,树杪戛戛闻悠扬。
昨来漫尔穿林去,误落辽东华表柱。
流丸何处忽飞来,毛羽离披叹遭遇。
归来病骨不可支,浮邱老去谁能医。
可怜一夜竟捐弃,佐卿无复来庭墀。
惆怅九皋已陈迹,安得回仙为裁笛。
汉江楼上月明时,吹引天风裂山石。
春树垂阴春雨足,潋滟银塘涨新绿。
何处飞来属玉群,相逐波间弄晴旭。
宿食飞鸣态度閒,网罗不到清溪湾。
有时一行上天去,凤凰池上联鸳班。
画工图此宁无意,得句紬思缘古义。
我师此义不师工,目睹令人心惕励。
伟哉佥宪古人徒,爱此宁殊丹穴雏。
素心一点与俱白,虚室相忘馀此图。
眼前何限丹青笔,生色虽工总无益。
不观南浦锦鸳鸯,交颈双双徒尔匹。
天地赋人物,二气均所生。
如何贤不肖,而乃殊其名。
吁嗟贤者流,宜公亦宜卿。
嗤彼不肖徒,胡为污冠缨。
人君无所为,代天持鉴衡。
进贤退不肖,吾人资主盟。
前元多错缪,仕途良未清。
非才满廊庙,贤人困渔耕。
我祖奉天命,九州尽豪英。
黜陟考三载,万年仰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