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巾对红艳,哀乐自不同。
缅彼古之人,拔去礼法中。
亲丧至呕血,悲涕固无从。
不哭即饮酒,陶然醉为乡。
吾爱蒙庄子,鼓盆歌慨慷。
吾笑潘河阳,忍泪赋悼亡。
自古皆有死,生灭固其常。
生也根一气,死焉归渺茫。
钟情虽我辈,达节圣所臧。
且日饮无何,久久永相忘。
白巾对红艳,哀乐自不同。
缅彼古之人,拔去礼法中。
亲丧至呕血,悲涕固无从。
不哭即饮酒,陶然醉为乡。
吾爱蒙庄子,鼓盆歌慨慷。
吾笑潘河阳,忍泪赋悼亡。
自古皆有死,生灭固其常。
生也根一气,死焉归渺茫。
钟情虽我辈,达节圣所臧。
且日饮无何,久久永相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在悼念亲人之际,看到山圃中牡丹和芍药盛开,触发了对生死、哀乐与人生哲理的感慨。诗的前两句“白巾对红艳,哀乐自不同”,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白色丧服与鲜艳花朵之间的鲜明对照,表达了哀与乐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境。
接着,诗人缅怀古人,指出他们超越世俗礼法,面对亲人的离世,既有如庄子般洒脱,鼓盆而歌,表达对生死的豁达;也有如潘岳般深情,含泪赋诗,寄托哀思。诗人认为,自古以来生死皆是自然规律,“生灭固其常”,强调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必然。
诗人进一步阐述,尽管自己深爱着亲人,但也要遵循达观的节操,如同圣人一般看待生死。他选择每日饮酒,借酒消愁,希望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悲伤,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生死的哲学思考,展现出诗人面对丧亲之痛时的深沉与豁达。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