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仞宫墙一路深,屯云交翠落青阴。
红尘十丈知何处,秪引薰风养道心。
数仞宫墙一路深,屯云交翠落青阴。
红尘十丈知何处,秪引薰风养道心。
这首诗描绘了孔子家族府邸周边环境的清幽与静谧。首句“数仞宫墙一路深”,以“数仞”形容宫墙之高,突出其庄严与历史的厚重感;“一路深”则暗示了进入这宏伟建筑群的路径深远,仿佛引领着人们步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接着,“屯云交翠落青阴”,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屯云,即聚集的云彩,与翠绿的植被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而“落青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片区域的阴凉与宁静,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片避世之所。
“红尘十丈知何处”,通过对比,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与眼前的宁静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此处远离尘嚣的独特之处。这里的“红尘”不仅指现实世界的繁华与忙碌,也象征着世俗的烦恼和诱惑。
最后,“秪引薰风养道心”,表达了在这片清幽之地,微风吹拂(“薰风”),能滋养心灵(“养道心”),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寄托了对内心修养与道德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孔子家族府邸周围环境的静美与深邃,以及它对人心灵的抚慰作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大道径其上,大川贯其中。
洞门高十丈,跨水如长虹。
绝壁柏倒垂,托根自鸿濛。
岂有雨露到,万古常青葱。
人经乱流间,小语铿洪钟。
似掌一片石,宽可百余弓。
名曰仙人田,阡陌横且纵。
仙人犹力耕,我辈胡独慵。
田尽得井穴,烛之光熊熊。
深窈不可测,或是蛟龙宫。
涉险生归心,西入出从东。
夕阳照湍濑,炯若金在镕。
钟乳类飞禽,影动群翻风。
此景别来久,追写不能工。
何当饮云光,一洗尘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