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瑟怨遥夜,哀音君岂闻。
捲帘望明月,花落影纷纷。
泪尽罗频掩,香销玉不熏。
谁怜珊枕畔,昨夜梦行云。
宝瑟怨遥夜,哀音君岂闻。
捲帘望明月,花落影纷纷。
泪尽罗频掩,香销玉不熏。
谁怜珊枕畔,昨夜梦行云。
这首清代诗人姚莹的《怨诗》以宝瑟的幽怨旋律起笔,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宝瑟怨遥夜",描绘了主人公在寂静的夜晚弹奏着充满哀愁的瑟乐,似乎在倾诉无尽的孤独和失落。"哀音君岂闻",暗示了对方并未察觉到这深情的呼唤。
接下来,诗人通过"捲帘望明月,花落影纷纷"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主人公独自卷起窗帘,凝视着明亮的月光,看到花瓣随风飘落,如同自己的心事般纷飞。"泪尽罗频掩,香销玉不熏",写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泪水打湿了衣襟,连香炉中的香气也仿佛消散,不再熏染周围的空气。
最后,"谁怜珊枕畔,昨夜梦行云",诗人以疑问的方式收束,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深深挂念。那陪伴在枕头旁的珊枕,见证了主人公昨夜梦中与心上人如行云流水般的相会,然而现实中却无人能理解这份深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物抒怀,展现了主人公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眉山县前江可怜,昔人饮此俱成仙。
只今独数苏与李,岂伊亲濯玻璃川。
功名事业天所靳,况复真宰持其权。
先公用舍诚有道,不愁轲后真无传。
道山人物今第一,蒹葭玉树犹依然。
东南弱水三万里,亦有跨鹤来翩跹。
至人活国岂无术,丹砂乌喙堪同年。
众工可笑不解事,颠倒规矩求方圆。
向来贲育尝贾勇,彼岂有力能回天。
公今已不负世学,盍先鸥鹭高腾鶱。
窗间借取董狐笔,父子相继书凌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