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从丰沛衅旗年,为汉驱除夥涉先。
岂识真人翔灞水,遂成王事得民天。
万方执玉臣工肃,千载朝陵法从翩。
礿祀幸随殷荐后,西曹七日戒荤膻。
初从丰沛衅旗年,为汉驱除夥涉先。
岂识真人翔灞水,遂成王事得民天。
万方执玉臣工肃,千载朝陵法从翩。
礿祀幸随殷荐后,西曹七日戒荤膻。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帝王祭祀的情景,充满了庄重与肃穆的氛围。诗人卢宁以“高庙六首(其五)”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帝王在丰沛年间为汉朝驱除敌人的英勇事迹,以及后来在王事中得到人民拥戴的场景。
诗中提到的“真人翔灞水”,可能是指帝王的英灵在灞水边飞翔,象征着帝王的英明与智慧。接着,“遂成王事得民天”则表达了帝王在治理国家时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戴,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基础。
“万方执玉臣工肃”描绘了在祭祀仪式上,四方的官员们恭敬地手持玉器,表现出对帝王的尊重和忠诚。“千载朝陵法从翩”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尊崇与礼仪的延续性,即使千年之后,人们仍然遵循着古老的朝陵仪式,表达对帝王的敬仰之情。
最后,“礿祀幸随殷荐后,西曹七日戒荤膻”则点出了祭祀活动的细节,包括在礿祀之后的献祭,以及西曹官员在祭祀前七日禁食肉食,以示虔诚与敬意。整首诗通过这些细节,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庄严的历史场景,展现了古代帝王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与传承。
张均与我同年友,簪花曾醉琼林酒。
于今粉署拜美□,除籍能声满人口。
昨来携重扣我门,示我谱牒多华文。
长歌短韵戛金玉,雄词丽句涵春云。
知君家世起于汴,鼻祖由来称积善。
积善渊源庆泽长,至今孙子愈蕃衍。
岭海当年曾宦游,移家今又居新州。
蝉联奕叶多显达,九龄玄素同源流。
圴今生于百年后,绍袭箕□明世冑。
图宗分派别亲疏,穷本追源辨真否。
谱系明兮泾渭分,从兹昭穆知所尊。
光先振后有如此,会看百世扬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