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隐仙谷》
《隐仙谷》全文
元 / 刘因   形式: 古风

山川含太古,风气如未开。

中有幽栖人,日暮斸苍苔。

吾胸素羲皇,人世不可谐。

此地复何地,恍若登春台。

山扃掩对峙,石径迷萦回。

桑麻连水竹,屋宇依山崖。

燕南避世谣,千古知我怀。

横渠百世师,一区竟相乖。

知音得元老,龙门有遗斋。

贱子孤旅人,念此良悠哉!

于世岂有望,居山亦无媒。

举杯对山灵,欲去仍徘徊。

他年要胜迹,此驾当招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画面。诗人以“山川含太古,风气如未开”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充满原始野性的自然世界。接着,“中有幽栖人,日暮斸苍苔”一句,点明了山谷中有人居住,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

“吾胸素羲皇,人世不可谐”表达了诗人内心向往的理想境界——像古代圣贤一样,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此地复何地,恍若登春台”则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环境的美妙与超凡脱俗,仿佛是春天的仙境。

“山扃掩对峙,石径迷萦回”描绘了山谷中的地形地貌,山峦环抱,石径蜿蜒曲折,充满了神秘与探索的乐趣。“桑麻连水竹,屋宇依山崖”则展现了山谷中农耕与居住的场景,自然与人类生活和谐共存。

“燕南避世谣,千古知我怀”引用了古代避世者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共鸣。“横渠百世师,一区竟相乖”则通过对比,突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诗人对此的无奈与感慨。

“知音得元老,龙门有遗斋”暗示了诗人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人生与自然的真谛。“贱子孤旅人,念此良悠哉!”表达了诗人作为孤独旅人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深深向往。

最后,“于世岂有望,居山亦无媒”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俗的失望与对于山林生活的坚定追求。“举杯对山灵,欲去仍徘徊”则体现了诗人面对选择时的矛盾心情,既想融入自然,又难以割舍人间的情感。“他年要胜迹,此驾当招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回归自然的期待与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挣扎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刘因

刘因
朝代:元   字:梦吉   号:静修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生辰:1249~1293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猜你喜欢

李铁谷预约九日游圭峰

九日相邀尚隔旬,芙蓉霜老菊霜新。

玉台佛阁堪乘兴,绿护仙屏久待人。

古塔攲依松几树,澄潭瘦影鹤千春。

寻诗亦恐无新句,岁岁来游按旧辰。

(0)

感湖南道兵宪胡石屏衡州南岳礼际周至小诗二绝以致谢忱·其二

天柱坛前更讲闻,风云变化眼俱新。

还舟传意无传诀,服食惟应更入神。

(0)

和孙月崖大巡海珠四首·其一

浮生浮世上,况值此浮宫。

日照孤根立,波光四面通。

星槎乘汉上,水镜阅人空。

洒落来游者,惟应学尔中。

(0)

吴举人简斋高士也乃郎进甫应阳庠生相送数十里赠之归呈其大人

白面青巾拉马随,数程情义自相依。

而翁高士髻年契,不受人间爵禄縻。

(0)

送罗浮用濂溪先生韵与同游诸贤·其二

□有名山几万年,几人登陟几人仙。

莫言一览诸天尽,到了诸天更有天。

(0)

访李鳌峰别驾于西台遍观胜景乐而有作六首·其一见日亭

见日亭前有所思,祝融看日五更时。

一泓本体凉如水,五色祥云拥护之。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