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汉月仍满,空山岁欲阑。
入林无叶碍,映水觉池寒。
远道心千里,高楼思万端。
谁能三五夜,长及盛年看。
清汉月仍满,空山岁欲阑。
入林无叶碍,映水觉池寒。
远道心千里,高楼思万端。
谁能三五夜,长及盛年看。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月圆之夜的静谧与凄美。诗人以“清汉月仍满,空山岁欲阑”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寂静而略显萧瑟的秋夜场景中。满月高悬于空旷的山野之上,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更迭,岁末将至的氛围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入林无叶碍,映水觉池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宁静。月光穿过树林,似乎没有一片树叶能阻挡它的光芒,而倒映在水面上的月影,又让池塘显得格外寒冷,仿佛能触及人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
“远道心千里,高楼思万端”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无论身在何方,心中总是牵挂着远方的亲人或朋友,高楼上的思绪万千,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深感慨。
最后,“谁能三五夜,长及盛年看”,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叹。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的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时候,象征着圆满与和谐。然而,这样的时刻却难以长久地停留在盛年的时光里,流露出一种对青春易逝、岁月不待人的无奈与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君如历块马,万里当霜蹄。
今为绕枝鹊,终夕未安栖。
二年三见过,每至醉似泥。
我贫觞豆薄,饭豆兼羹藜。
汲碧云雨硖,撷青风露畦。
焉能效季伦,咄嗟办䓑荠。
君妇工烹调,刀几劳柔荑。
昔尝留我饭,鲜腴出中闺。
慎勿笑粢粝,平生把锄犁。
朝来忽告别,复指巴渝西。
借问王内史,何时游会稽。
闭门读丧礼,荒庭蓬藋深。
愁云聚陇首,悲风吹棘心。
邻里昨甚忧,哭踊恐不任。
近除二月禫,初御五日琴。
虽复瘦栾栾,众语喜见今。
谅其念遗体,保此躯千金。
顾无疡可沐,发脱未胜簪。
稍当理衣冠,结绶且正襟。
渠家符玺郎,实冠翰墨林。
世业乏润色,诏书行访寻。
紬绎须史迁,校雠得刘歆。
再编中兴诗,更载庭燎箴。
暇时侍君侧,祈招诵愔愔。
壁挂凝尘榻,苔生啸月楼。
喜闻佳客至,能为故人留。
雨积山川暝,风传鼓角秋。
沙边晚相别,留眼送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