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
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
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
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
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
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
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吴伟业的《读史杂感》中的片段,主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军事策略和国家治理的看法。首句“莫定三分计”暗示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智谋,但诗人认为不应过分依赖预先策划;“先求五等封”则可能指的是封建等级制度,强调了实际功绩的重要性。
第二句“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进一步阐述了军事指挥的灵活性,国君应以将领的能力为重,而非拘泥于形式。“国中”指国内,“阃外”指疆场,这里暗指将领如龙,能征善战。接下来,诗人指出朝政决策应交给能征善战的将领,而军需供应则依赖于财政部门(大农)。
最后两句“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描绘了一幅相对安逸的景象,淮南地区(今安徽一带)在和平时期,幕府中的官员们只知歌舞升平,没有战争的忧虑。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较强,借古讽今,批评了当时朝廷过度依赖封赏和忽视军事实力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