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泉鸣日夕,山翠入虚无。
霁后寻芜径,云中得奥区。
鹤来窥绿检,仙去长青蒲。
谢客时攀叶,松门兴未孤。
风泉鸣日夕,山翠入虚无。
霁后寻芜径,云中得奥区。
鹤来窥绿检,仙去长青蒲。
谢客时攀叶,松门兴未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风声、泉水声与日落时分的景色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风泉鸣日夕,山翠入虚无”,风与泉水在黄昏时分的共鸣,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乐章,而山色在夕阳的映照下,融入了缥缈的虚无之中,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
“霁后寻芜径,云中得奥区”则展现了诗人在雨后的山林中探索的情景,他沿着杂草丛生的小路前行,在云雾缭绕的高处找到了一片隐秘的天地。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探寻,既是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接下来的“鹤来窥绿检,仙去长青蒲”两句,通过想象中的仙鹤和传说中的仙人,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鹤在绿草中窥视,似乎在寻找什么,而仙人已离去,留下了一片长青的蒲草,象征着永恒与不朽。
最后,“谢客时攀叶,松门兴未孤”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也能在自然中找到乐趣和满足。他攀爬着树叶,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这份孤独并未让他感到寂寞,反而更加深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独特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一年一度春来,何时是了。
花落花开浑是梦,只解把人引调。
可怜浮世,等闲过日,却不识,绿水青山,四时都好。
遇笔题诗,逢人饮酒,世间万事,看尽多多少少。
怎得似、羽扇纶巾,云屏烟障,几曾受些儿烦恼。
便乘风归去小蓬莱,听门外、猿啼鹤啸。
描画终无说,归来岂不荣。
事难工拙较,我自去留轻。
过眼风波恶,悬空日月明。
人生只恁是,孤鹤九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