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胜事又相亲,数树寒香巧斗新。
拥鼻独来江上晚,行吟忽见渡头春。
孤标不入千花伴,冷艳初无一点尘。
翻笑渊明太多可,千秋作好菊花人。
一年胜事又相亲,数树寒香巧斗新。
拥鼻独来江上晚,行吟忽见渡头春。
孤标不入千花伴,冷艳初无一点尘。
翻笑渊明太多可,千秋作好菊花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季江景图,通过对梅花独特之美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美的敏锐感受与深切情感。诗中的语言质朴而不失精致,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的个性和情怀。
“一年胜事又相亲”,以春季的景物开篇,"胜事"二字暗示了春天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情景,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亲近。
“数树寒香巧斗新”则具体描绘了梅花的独特之处,"数树"指的是一棵棵的梅树,而非繁多的其他花卉。"寒香"形容梅花即便在严寒中也能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巧斗新"则强调了梅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情景。
“拥鼻独来江上晚”,诗人独自一人来到江边,深夜时分,以手捂住鼻子,细细品味着梅花的清香。这里表现出诗人对梅花香气的专注与享受。
“行吟忽见渡头春”则描绘了诗人在游走中偶遇渡口的景象,从而发现了早春的美好。这一句既是视觉上的发现,也是心灵上的触动。
“孤标不入千花伴,冷艳初无一点尘”,"孤标"形容梅花傲立于众花之外,不与其他花卉为伍。"冷艳"则形容梅花清冷中带有一种独特的艳丽,而"初无一点尘"强调了梅花的纯洁无瑕。
“翻笑渊明太多可,千秋作好菊花人”,这一句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那些只懂得欣赏黄菊而不识梅香的世人,诗人不禁露出了鄙视之态。"渊明"指的是东晋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嵇康,他被誉为"菊花之神",擅长于品鉴菊花。"千秋作好菊花人"则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对于梅花的理解与欣赏超越了常人,对梅花有着更深层次的情感寄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独特美丽、清高脱俗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折射出诗人个人的品味与情操。
廖氏居七闽,土俗变齐鲁。
子孙仁且寿,每继先父祖。
作堂名世綵,此意天所予。
近者得矜式,远者快先睹。
今公怀直道,邪正有区处。
还家上此堂,父祖当笑许。
小人慕清风,想像濯烦暑。
孰知少年场,有此毛发古。
何时望世綵,得听公笑语。
老松卧岁寒,亦以蔽风雨。
人或不予知,亦莫予敢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