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下波光亭外山,高低融泄照人寒。
最宜风月虚明夜,不著秋毫眼界宽。
亭下波光亭外山,高低融泄照人寒。
最宜风月虚明夜,不著秋毫眼界宽。
这首诗描绘的是双秀亭周围的景致,以简洁的笔触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宁静。"亭下波光亭外山",通过"波光"和"山"的对比,暗示了水的灵动与山的静谧,形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映的画面。"高低融泄照人寒",写出了山水景色在月光下的清冷,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
诗人特别强调"最宜风月虚明夜",表明双秀亭在这样的夜晚显得格外适宜观赏,风清月朗,景色澄澈,让人的心境也变得开阔。"不著秋毫眼界宽",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开阔视野的赞美,认为即使是最微小的事物,在这样明亮的月色下也能一览无余,心境因此更加宽广。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以景抒怀的诗,通过对双秀亭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寄寓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心境开阔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