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双秀亭》
《双秀亭》全文
宋 / 罗知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亭下波光亭外山,高低融泄照人寒。

最宜风月虚明夜,不著秋毫眼界宽。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uāngxiùtíng
sòng / luózhī

tíngxiàguāngtíngwàishāngāoróngxièzhàorénhán

zuìfēngyuèmíngzhùqiūháoyǎnjièkuān

翻译
亭子下的水面波光粼粼,亭子外面则是连绵起伏的山峦,高低错落的景象映照出寒冷的光线。
在这明亮如镜的夜晚,最适合欣赏风月,心胸开阔,仿佛连秋天最微小的细节都无所遗漏。
注释
亭下:指亭子下方。
波光:水面上反射的光芒。
亭外山:亭子周围的山景。
高低:形容山势起伏。
融泄:渗透、扩散。
照人寒:照射出冷冽的光线。
风月:泛指美好的自然景色,特别是月亮和清风。
虚明:清澈明亮。
夜:夜晚。
不著:不被察觉,无暇顾及。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极细的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眼界宽:视野开阔。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双秀亭周围的景致,以简洁的笔触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宁静。"亭下波光亭外山",通过"波光"和"山"的对比,暗示了水的灵动与山的静谧,形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映的画面。"高低融泄照人寒",写出了山水景色在月光下的清冷,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

诗人特别强调"最宜风月虚明夜",表明双秀亭在这样的夜晚显得格外适宜观赏,风清月朗,景色澄澈,让人的心境也变得开阔。"不著秋毫眼界宽",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开阔视野的赞美,认为即使是最微小的事物,在这样明亮的月色下也能一览无余,心境因此更加宽广。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以景抒怀的诗,通过对双秀亭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寄寓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心境开阔的向往。

作者介绍

罗知古
朝代:宋

罗知古,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调知建安县,擢通判兴化军。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三、三五。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第九十三赵州勘婆颂

灵龟未兆无凶吉,变动临时在卜人。

路头问破谁人委,王老东村努目嗔。

(0)

第八十二德山上堂颂

金轮微动吼乾坤,稍逆金躯草卧身。

更欲发言来拟问,悲风吹尽四绝邻。

(0)

第七十九历村煎茶颂

煎茶未了人来问,拈起茶匙呈似他。

当初若遇收燕手,性命难存争奈何。

(0)

第六十九洛浦藏教颂

毕钵岩花晓带春,香风时结鹫峰层。

须知玉像瓶中塔,别有辉天鉴地灯。

(0)

第三十四米胡间悟颂

碧岫峰头借问人,指山穷处未安身。

虽然免得重阳令,争似灵苗不犯春。

(0)

凉轩

虚凉夺炎暑,因此得佳名。

终日琴棋乐,四时风月清。

捲帘对山色,攲枕听泉声。

桃李新栽植,花开政已成。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