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大有归来事。草堂前、满眼横天秋思。
台上采茱回,又见薄裘初试。
晋代残花开未了,惯占却、许多情致。须记。
爱几尺虾须,酒边香细。
今夜短烛西窗,纵良朋见访,石床难寐。
锄菜此衰翁,倚画栏十二。
似锦年光消减尽,更叫月、蛩吟盈耳。谁寄。
怨飘叶空江,霜华千里。
山家大有归来事。草堂前、满眼横天秋思。
台上采茱回,又见薄裘初试。
晋代残花开未了,惯占却、许多情致。须记。
爱几尺虾须,酒边香细。
今夜短烛西窗,纵良朋见访,石床难寐。
锄菜此衰翁,倚画栏十二。
似锦年光消减尽,更叫月、蛩吟盈耳。谁寄。
怨飘叶空江,霜华千里。
这首《真珠帘·对菊》由明末清初的诗人曹溶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山居人家归来的宁静画面。
“山家大有归来事”,开篇便以“大有”二字,点出山居生活丰富多样的特点,引人入胜。接下来,“草堂前、满眼横天秋思”,将读者带入一片秋意盎然的景象中,草堂前的景色与天空相连,引发无限的思绪。
“台上采茱回,又见薄裘初试”,描绘了主人公在台上采摘茱萸后返回的情景,薄裘初试,既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着主人公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晋代残花开未了,惯占却、许多情致”,通过对比晋代的残花,展现了主人公对过往的怀念和对当下情感的深刻体验。
“须记。爱几尺虾须,酒边香细”,此处运用比喻,将酒边的香气比作几尺虾须,形象地描绘了饮酒时的雅致与情趣。
“今夜短烛西窗,纵良朋见访,石床难寐”,夜晚,短烛映照西窗,即使有好友来访,主人公仍难以入眠,表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锄菜此衰翁,倚画栏十二”,描述了一位老翁在画栏旁劳作的画面,虽是衰翁,但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
“似锦年光消减尽,更叫月、蛩吟盈耳”,时光如锦,却已消逝殆尽,唯有月色与蟋蟀的鸣声相伴,增添了几分寂寥与感慨。
“谁寄。怨飘叶空江,霜华千里”,结尾处,借飘落的树叶和千里霜华,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哀愁。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山居生活的独特韵味,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感慨。
粤峰积翠中天浮,下看南极南海流。
手摩空青摘明月,超然更上五层楼。
丈夫立身崇德亦如此,临深为高窃所耻,一善成名止自止。
太山顶上不属太山,老夫自力以告诸贤。
粤峰梁子听吾言,君有大笔大如椽,都城大笔谁拟伦。
正笔正心非小技,扩此正心天地位。
天地之位何以云然,俯仰高卑健顺方圆在一字。
一字一画即一心,只此是学程伯子。
墨雨浮云点太空,尽在梁君一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