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不设护花铃,任扑云亭又水亭。
辟荔墙垣犹有剩,梧桐院落最先听。
烂红乾翠都堪惜,转绿回黄不暂停。
我亦人间一蒲柳,敢同松柏斗遐龄。
秋风不设护花铃,任扑云亭又水亭。
辟荔墙垣犹有剩,梧桐院落最先听。
烂红乾翠都堪惜,转绿回黄不暂停。
我亦人间一蒲柳,敢同松柏斗遐龄。
这首清代诗人俞樾的《落叶(其四)》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通过对秋风、落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季节更替与生命的无常。首句“秋风不设护花铃”,写秋风无情地吹过,没有人为花朵设置防护,暗示了自然界的变迁和生命的脆弱。次句“任扑云亭又水亭”进一步强调风力之大,落叶飘零,无所遮拦。
“辟荔墙垣犹有剩,梧桐院落最先听”两句,通过荔墙和梧桐的意象,描绘了落叶在不同环境中的飘落情景,既有墙头的零星,又有院落中梧桐树下的密集,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落叶的多样性和季节的深度。
“烂红乾翠都堪惜,转绿回黄不暂停”表达了诗人对落叶色彩变化的感慨,从鲜艳的红色到干枯的绿色,再到黄色,这一过程充满了生命的流转,让人惋惜不已。
最后,“我亦人间一蒲柳,敢同松柏斗遐龄”以自比为蒲柳,暗示自己如同落叶般易老,但仍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表示即使生命短暂,也要像落叶一样尽情绽放,敢于与长寿的松柏竞争岁月的长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落叶为主题,寓言人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坚韧精神的赞美。
子期骨发已埃尘,谁谓知音不复生。
触处折杨争属和,独君忘味叹遗声。
荜门寒日正多暇,玉麈高谈相与清。
鹤举鱼沉重惆怅,一樽麦酒荐藜羹。
仁皇御宇作太平,朝廷玉立森贤英。
岩耕溪钓日寂寞,何独先生歌滍城。
遭世不比徐孺子,设心不愧司马承。
唐虞垂拱岂不盛,巢由亦自非公卿。
冥冥三圣妙相遇,六爻一半曾吞并。
倏遗象数入天籁,无声之中端有声。
有时鼓腹散秋步,有时击壤舒春情。
他年野叟得不尽,独与杖屦同纵横。
故知造物有深意,凤凰来仪治功成。
凤凰飞去定难久,直使先生为凤鸣。
先生道德初不死,先生歌声犹可听。
微风淅沥动草木,幽禽上下喧阴晴。
可怜双耳不到此,龙山滍水空危亭。
无双蔼嘉誉,夫子真黄香。
磥砢傲松桧,人间自炎凉。
平生翰墨中,赤增戏萧娘。
颍川今何时,鼓翼端来翔。
西湖谢尘土,危楼更斜阳。
幽期得高士,一笑歌沧浪。
新诗落圭璧,岂异连城偿。
胡为独缰锁,不作逢潇湘。
杖屦行清秋,从容酬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