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云无隙,纷纷稻有芽。
久怀旸谷日,空想暮天霞。
睡美夜声碎,坐寒风脚斜。
秋光犹未尽,相望有黄花。
漫漫云无隙,纷纷稻有芽。
久怀旸谷日,空想暮天霞。
睡美夜声碎,坐寒风脚斜。
秋光犹未尽,相望有黄花。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连绵阴雨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凄清与内心的孤寂。
首联“漫漫云无隙,纷纷稻有芽”,描绘了天空被浓厚的云层覆盖,仿佛没有一丝空隙,而稻田中却生机勃勃,新芽破土而出,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在阴郁的天气下,生命依然顽强生长。
颔联“久怀旸谷日,空想暮天霞”,表达了诗人对晴朗阳光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旸谷日指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借指阳光明媚的日子;空想暮天霞则表达了诗人对夕阳余晖的想象,虽然现实中正经历着连绵的阴雨,但心中仍对未来充满希望。
颈联“睡美夜声碎,坐寒风脚斜”,通过夜间的宁静与寒风的吹拂,营造了一种孤寂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夜声碎可能是指风吹过树叶或草丛的声音,给人一种寂静而又细微的感觉;坐寒风脚斜则描绘了人在寒风中的姿态,形象地表现了寒冷与孤独。
尾联“秋光犹未尽,相望有黄花”,在阴雨连绵的秋天,尽管景色显得有些萧瑟,但诗人仍然发现了秋光未尽的美好——黄花(菊花)在秋风中绽放,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希望。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也体现了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苦雨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外界环境的深刻感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活困境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韩山白云下,遥见翠竹祠。
其祠何代人,云是宋君时。
里中有周氏,子孝母深慈。
所以乐慈母,不吝千金资。
为母筑别馆,勾带好园池。
母曰我暇日,临眺良欢怡。
夹山为寿藏,死汝葬于斯。
及死如母言,攀恨无穷期。
即馆奉母容,洒泪松柏枝。
至今空涧阿,幽鸟鸣声悲。
故老更为语,母训犹父师。
子亡孙已贵,孙复昌书诗。
紫衣腰黄金,入侍白玉墀。
间岁万里至,展省甚光仪。
流水莫自急,浮云有余思。
谁能和此曲,为继棘荆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