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二首·其一》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稷下诸公今几人,三为祭酒发如银。

梁王宫殿归留钥,尚父山河属老臣。

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

过家定有金钱费,千里争看衣锦身。

(0)
注释
稷下诸公:指稷下学宫的学者们。
祭酒:古代官职,负责教育和祭祀。
梁王宫殿:古代诸侯国梁国的王宫。
尚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此处可能指老臣的尊号。
曾点:孔子的学生,以音乐修养闻名。
平津:古人名,此处代指诗人自己。
金钱费:花费的钱财。
衣锦身:穿着华丽的衣服,象征荣归故里。
翻译
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如今还有几人健在?
当年的梁王宫殿,只剩钥匙留传,国家的山河已托付给老臣守护。
在沂水边,再次响起曾点的琴声,菑川的旧友还能认出我这平津的老面孔。
每次回家,必定会花费不少金钱,只因千里之外的人们都想一睹我衣锦还乡的风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二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龚鼎臣谏议即将赴任青州的送别之情。诗人以稷下学宫的典故开篇,暗示龚鼎臣的学识和地位,同时感慨岁月流逝,龚鼎臣已年长发白。接下来,诗人提及梁王宫殿和尚父的典故,赞美龚鼎臣的威望和对国家的忠诚,暗示他在朝廷中的重要角色。

“沂水弦歌重曾点”一句,借用春秋时期孔子弟子曾点在沂水边弹琴唱歌的典故,寄寓了对龚鼎臣在青州能延续教化、弘扬儒学的期待。“菑川故旧识平津”则表达了对龚鼎臣与当地人士的深厚情谊,以及他对青州地方的熟悉。最后两句,“过家定有金钱费,千里争看衣锦身”,形象地描绘了龚鼎臣衣锦还乡的荣耀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和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龚鼎臣的敬仰,又有对友人仕途前景的期盼,体现了送别诗常见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送惠冲禅客

老冲问法如春雷,忿怒那吒挽不回。

龙驰虎骤劈箭催,暴风狂雨山岳摧。

我亦随分圆机应,出必取也战必胜。

如珠走盘盘走珠,星飞电转了无馀。

佗年呵风骂雨,巍巍独坐妙峰顶。

伫看杀人放火,烱烱双眸烁太虚。

(0)

金华圣者赞

禦兵戈刀,斧不能斫。经大劫水,火不能著。

姊夫小舅有来由,佛面猪头何处求。

二百年来龟岭下,三山依旧水东流。

(0)

四威仪·其一

行,日午归来打八更。荒草里,结舌话无生。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四十

新岁有来由,烹茶上酒楼。

一双无两脚,半个有三头。

突出神难辨,相逢鬼见愁。

倒吹无孔笛,促拍舞梁州。

(0)

洪秀才乞颂

列圣丛中独许君,空王令下急翻身。

会须别有拿云手,指出威音那畔人。

(0)

颂古三十八首·其十五

异类中行得自由,须知千圣亦难收。

和光日照溪山晓,笑指乾坤那一头。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