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晨。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晨。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深秋时节独自跋涉于山野中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旅人的孤独与辛酸。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一句,设定了整个场景:一匹疲惫的马躺在长长的山坡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小溪旁边的小路上。这不仅描绘出了旅途的劳顿,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疲惫。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中,山风在空旷的树林间吹过,发出像是人的叹息声,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自然界的生动感,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孤独与忧郁的情绪。
接下来的"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表明天气清冷,细雨绵绵,但由于湿润的原因,原本干燥的石路上没有了飞扬的尘土。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深邃。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晨"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夕阳西下之时,一切思绪都集中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而清晨的寂寥,更增加了一份悲凉。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中,鸟儿在前一夜还在啼叫,而野草的颜色已经显示出秋天的衰败,这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凋零的写照,同时也让人联想到诗人内心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一句,则直接点出了旅人的处境。远行者本就承受着不少艰辛,而这样的秋天,更是加倍了他们的孤独和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气氛和情感的精细刻画,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绪,是一篇描写秋游心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