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无营古所难,十年闻著一儒冠。
坐来门巷皆成僻,静到须眉亦带寒。
读易止寻迁善理,观心还得养生丹。
西樵山色依然在,黄菊篱边倚杖看。
恬淡无营古所难,十年闻著一儒冠。
坐来门巷皆成僻,静到须眉亦带寒。
读易止寻迁善理,观心还得养生丹。
西樵山色依然在,黄菊篱边倚杖看。
此诗《赠吴韶著》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描绘了一位儒者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首句“恬淡无营古所难”点明了主人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为世俗所累,这是古代士人理想人格的体现。接着“十年闻著一儒冠”则表明了主人公历经十年,终于成就了儒者的身份,这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暗含着对儒家文化的尊崇。
“坐来门巷皆成僻,静到须眉亦带寒”两句,通过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宁静。即使是在偏僻的门巷中,他的举止言行依然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宁静,连胡须和眉毛都似乎带上了寒意,形象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清冷与高洁。
“读易止寻迁善理,观心还得养生丹”揭示了主人公的精神生活。他通过阅读《易经》寻找提升品德的方法,同时通过观察内心世界,寻求养生之道。这两句不仅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也反映了其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最后,“西樵山色依然在,黄菊篱边倚杖看”以自然景色作为背景,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西樵山的景色依旧美丽,黄菊盛开的篱笆边,他悠闲地倚杖而立,这一场景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综上所述,《赠吴韶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追求内心宁静、尊重传统、注重个人修养以及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御水初销冻,宫花尚怯寒。
千峰横紫翠,双阙凭阑干。
玉漏轻风顺,金茎淡日残。
王乔在何处,清汉正骖鸾。
捧诏汀洲去,全家羽翼飞。
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且免材为累,何妨拙有机。
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
清尚宁无素,光阴亦未晞。
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
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
平生江海志,佩得左鱼归。
碧树康庄内,清川巩洛间。
坛分中岳顶,城缭大河湾。
广殿含凉静,深宫积翠闲。
楼齐云漠漠,桥束水潺潺。
过雨柽枝润,迎霜柿叶殷。
紫鳞冲晚浪,白鸟背秋山。
月拜西归表,晨趋北向班,鸳鸿随半仗,貔虎护重关。
玉帐才容足,金樽暂解颜。
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南省兰先握,东堂桂早攀。
龙门君夭矫,莺谷我绵蛮。
分薄嵇心懒,哀多庾鬓班。
人惭公幹卧,频送子牟还。
自睹宸居壮,谁忧国步艰。
只应时与醉,因病纵疏顽。
幽人听达曙,聊罢苏床琴。
[《海录碎事》]鱼多知海熟,药少觉山贫。
[以下《方舆胜览》]土控吴兼越,州连歙与池。
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
绿水棹云月,洞庭归路长。
春桥垂酒幔,夜栅集茶樯。
箬影沉溪暖,苹花绕郭香。
《出守吴兴》经冬野菜青青色,未腊山梅树树花。
[《优古堂诗话》]半破前峰月。
南指陵阳路,东流似昔年。
重恩山未答,双鬓雪飘然。
数仞惭投迹,群公愧拍肩。
驽骀蒙锦绣,尘土浴潺湲。
郭隗黄金峻,虞卿白璧鲜。
貔貅环玉帐,鹦鹉破蛮笺。
极浦沈碑会,秋花落帽筵。
旌旗明迥野,冠珮照神仙。
筹画言何补,优容道实全。
讴谣人扑地,鸡犬树连天。
紫凤超如电,青襟散似烟。
苍生未经济,坟草已芊绵。
往事惟沙月,孤灯但客船。
岘山云影畔,棠叶水声前。
故国还归去,浮生亦可怜。
高歌一曲泪,明日夕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