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中台北,长飞六月霜。
诸天尽烦热,此地独清凉。
处处金刚窟,人人妙吉祥。
老夫在方内,高枕亦羲皇。
见说中台北,长飞六月霜。
诸天尽烦热,此地独清凉。
处处金刚窟,人人妙吉祥。
老夫在方内,高枕亦羲皇。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前往五台山的景象与心境,充满了对佛教圣地的向往和对清凉境界的追求。首句“见说中台北,长飞六月霜”以夸张的手法,将五台山的清凉与北方的酷暑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六月的霜雪在空中飘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诸天尽烦热,此地独清凉”进一步强调了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个物理上的避暑之地,更是一个心灵上的清凉之所。
“处处金刚窟,人人妙吉祥”则赞美了五台山的庄严与神圣,金刚窟象征着佛教中的坚固与力量,而“妙吉祥”则是对所有参拜者的祝福,寓意着在五台山的洗礼下,每个人都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吉祥。最后,“老夫在方内,高枕亦羲皇”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即使身在尘世,也能通过内心的修行达到与古代圣贤相似的境界,即“高枕亦羲皇”,意为即便不远离尘世,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