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翁外瓦中旷达,未死不妨先建塔。
心如平地起骨堆,聊对时人翻著袜。
住山送客不过溪,瓦径不减石头滑。
诸方来者莫粗心,举步亦须防倒跶。
瓦翁外瓦中旷达,未死不妨先建塔。
心如平地起骨堆,聊对时人翻著袜。
住山送客不过溪,瓦径不减石头滑。
诸方来者莫粗心,举步亦须防倒跶。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昌禅师所建之塔的景象与寓意。诗人通过“瓦翁外瓦中旷达”开篇,巧妙地将塔的构造与禅师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旷达情怀。接着,“未死不妨先建塔”一句,既是对塔本身建造的描述,也是对禅师精神追求的一种象征,暗示即使生命还未终结,内心的追求与准备也应先行。
“心如平地起骨堆”这一句,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将心灵的纯净与外界的纷扰进行对比,强调了内在世界的坚定与外在环境的相对无常。而“聊对时人翻著袜”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洞察,同时也暗示了禅师对于世俗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
“住山送客不过溪,瓦径不减石头滑”这两句描绘了禅师的生活状态和修行环境,强调了其修行的艰苦与专注。通过“诸方来者莫粗心,举步亦须防倒跶”,诗人提醒来访者要小心谨慎,同时也暗含了对修行之路的艰难与挑战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昌禅师瓦翁塔的独特风貌,更蕴含了深刻的禅理与人生哲思,通过对塔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的境界。
人生百年,以酒为欢,不醉如何。
认短篷残烛,霜欺人瘦,空江乱荻,风飐愁多。
一棹兰皋,半泓杯影,岳色冥蒙堕酒波。
邀君醉,到祝融峰顶,西望岷嶓。群峰万马奔驮。
蹴水势昭滩一旋涡。
怅江上骚人,衣褰薜荔,天边玉女,髻拥青螺。
雁落霜空,猿啼夜悄,一夕愁心冷汨罗。
重阳近,怨天涯风雨,梦里关河。
南州词客,自号太憨生。形如石,心如水,目如晶。
止髫龄,便作梁园客。
喜谈论,工吟啸,爱风月,厌尘俗,懒趋迎。
一室一床,一案一瓯茗。
一点书灯,尽微吟漫饮,独坐尽三更。
三五良朋慰孤零。
时相过从,剪残烛,对尊酒,学清评。
好春侯,趁风日,出郊坰,最怡情。
每风朝雨夕,怨秋色,怕秋声。
庭闱内,敦孝友,各无争。
傥许挈家离俗,惟自适,宁慕高名。
间抱琴携酒,水碧共山青,长醉无醒。
仙云缥缈,三五银蟾,无限清光皎皎。
绿绮传心,红绡有意,相见两情倾倒。
懊恨知多少,恨黄鹂隔院,珠喉弄晓。
猛可地、一声去也,玉佩犹鸣,香车顿杳。
待欲学韩凭,粉蝶轻盈,梦儿空绕。
细想有何留恋,枝上桃花,已入东君怀抱。
无计神伤,有怀肠断,浪说王孙芳草。
已被多情恼,倘情根不断,韶华易老。
最好是、拈花微笑。何须惆怅,几番谱尽相思调。
者春梦、何曾醒了。
人影芦深,诗怀雪瘦,溯洄谁泛空际。
和水和风,洗尽梨云春腻。
笑放翁、画入梅花,羞庄叟、情牵凤子。徙倚。
对苍茫天地,萧萧秋矣。除却烟波休寄。
更不寄人间,寄存梦里。墨晕葭痕,差见白描高致。
任昼长,茶沸瓶笙,尽消受、南窗清睡。慵起。
只莞然为问,蜗蛮何世。
颂椒花,书帖子,无复旧京事。
酒薄成醒,爆竹尾声里。
何心感逝怀人,卅年梦断,只销得、閒情如水。
伴残岁,空倚一箧秋词,挑愁堕烟穗。
悽恻吟边,还觅好春字。
梅梢一点星明,夜痕偷换,有万一、春魂荡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