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肉致五和,不如蔬味真。
浮文谨边幅,不如野情亲。
春水日以深,春木日以新。
流禽在高枝,和鸣乐暄辰。
使我坐终日,怅然思远人。
欲行车无轮,欲涉舟无津。
但有金石心,凭寄江南春。
粱肉致五和,不如蔬味真。
浮文谨边幅,不如野情亲。
春水日以深,春木日以新。
流禽在高枝,和鸣乐暄辰。
使我坐终日,怅然思远人。
欲行车无轮,欲涉舟无津。
但有金石心,凭寄江南春。
这首元代诗人黄镇成的《山中杂诗(其二)》描绘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感悟与远方之人的思念。首句“粱肉致五和,不如蔬味真”表达了诗人对朴素自然生活的向往,认为即使丰盛的菜肴也比不上蔬菜的淳朴滋味。接下来,“浮文谨边幅,不如野情亲”暗示了诗人对于繁琐礼节的厌倦,更倾向于亲近大自然的率真情感。
“春水日以深,春木日以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流水渐深,树木更新,充满了活力。然而,“流禽在高枝,和鸣乐暄辰”又透露出一丝孤独,鸟儿在树梢欢快鸣叫,而诗人却只能独自欣赏这春景,思念着远方的人。
“使我坐终日,怅然思远人”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整日坐着,心中满是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最后两句“欲行车无轮,欲涉舟无津”,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诗人无法跨越距离与亲人团聚的无奈,只能凭借坚韧的“金石心”寄托对江南春天的深深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和远方亲情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孤寂心境的交织。
朅来闲眺,恰天风御我,穿云而上。
昨夜山中新雨过,万壑千岩奔放。
清不迷烟,白还若霰,一涧潺潺响。
衣襟沾湿,扑来诗思飞荡。
亭外鸟唤醍醐,堪同觞咏,好和归樵唱。
石壁为屏苔作席,更有松阴如帐。
林果供肴,岩泉酿酒,也可充吟脏。
山灵休笑,尘外谁是清旷。
绿云迷望,系吟舟人在,藕花香里。
摇曳舞衣浑不定,挹取满襟凉意。
素影凌波,清芬入梦,都把铅华洗。
千枝玉立,四围烟水无际。
当此小集裙钗,碧筒唤饮,几度吟笺理。
世外软红吹不到,消受湖天风味。
瑟瑟惊秋,亭亭写照,送到斜阳未。
渔舟归晚,沙边鸥鹭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