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云笼古寺,宿雨涨山泉。
策杖探经藏,怀诗酬隐贤。
炎威禅榻外,游兴碧峰巅。
细认岩前路,重来又一年。
滞云笼古寺,宿雨涨山泉。
策杖探经藏,怀诗酬隐贤。
炎威禅榻外,游兴碧峰巅。
细认岩前路,重来又一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南岳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句“滞云笼古寺”,以“滞云”形容云层厚重,笼罩着古老的寺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宿雨涨山泉”,描述了夜晚的雨水使得山间的泉水涨满,增加了山水的生动与活力。这两句通过云、寺、雨、泉的描绘,展现了南岳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
“策杖探经藏,怀诗酬隐贤”,表达了诗人手持拐杖,深入探索寺庙中的经典文献,同时心中怀揣着诗歌,向隐居的贤者表达敬意。这里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也蕴含了对古代智慧的崇敬之情。
“炎威禅榻外,游兴碧峰巅”,在炎热的季节里,诗人置身于禅房之外,却能感受到内心的清凉与宁静,同时对攀登碧绿山峰的兴致勃勃。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最后,“细认岩前路,重来又一年”,诗人仔细辨认着岩石前的道路,感叹一年时间匆匆过去,自己又一次回到了这里。这句话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南岳独特魅力的再次肯定,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深厚的情感和难以割舍的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南岳独特魅力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和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