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之以道义相从,岂计其功,而况乎公。
当其任紬绎唐事之寄,所以极简编之从容。
亦既上成书于迩英,而公犹得以三百年之鉴,信其遗风。
则是一纪之淹,乃所以就百世之功。
石渠兰台,片言帝聪,考槃弗为,皦然初终,尤以见公之于元丰。
盖尽其魏阙之心,而裕陵之于温国,未尝不知其畎亩之忠也。
此帖之存,公心天通。诋斥之诬,吁嗟麟穷。
士之以道义相从,岂计其功,而况乎公。
当其任紬绎唐事之寄,所以极简编之从容。
亦既上成书于迩英,而公犹得以三百年之鉴,信其遗风。
则是一纪之淹,乃所以就百世之功。
石渠兰台,片言帝聪,考槃弗为,皦然初终,尤以见公之于元丰。
盖尽其魏阙之心,而裕陵之于温国,未尝不知其畎亩之忠也。
此帖之存,公心天通。诋斥之诬,吁嗟麟穷。
这首诗是宋代岳珂对范正献(范祖禹)的一篇书帖的赞美。诗中赞扬了范正献以道义为准则,不计个人功名,致力于整理历史事务,其著作《紬绎唐事》深得皇帝赞赏。他的贡献不仅限于一时,而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如同石渠兰台的智慧,片言之间显现出他对元丰时代的忠诚。诗中提到裕陵(宋神宗)虽知范正献在田野间的忠诚,但更看重他的朝廷之志。最后,诗人强调这份书帖的留存,正是范公内心坦荡的见证,对于诋毁者的无端指责,他如同麒麟般清白到底。整首诗表达了对范正献高尚品德和学术成就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