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溪风动满文漪。雨馀山更奇。淡烟横处柳行低。
鸳鸯来去飞。人似玉,醉如泥。一枝随鬓攲。
夷犹双桨月平西。幽寻归路迷。
碧溪风动满文漪。雨馀山更奇。淡烟横处柳行低。
鸳鸯来去飞。人似玉,醉如泥。一枝随鬓攲。
夷犹双桨月平西。幽寻归路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风光与人事交织的画面,诗人运用鲜明生动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碧溪风动满文漪"中,“碧溪”指的是清澈的溪流,而“文漪”则是水面上的波纹,这两词交织在一起,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溪水的清澈与流动,还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雨馀山更奇"一句,通过对雨后的山景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独享天然之美的意境。“雨馀”二字,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山更奇”则表明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赞赏。
"淡烟横处柳行低"这句中,“淡烟”和“柳行低”共同营造了一种柔和、宁静的氛围。这里的“淡烟”可能指的是远山或是薄雾,而“柳行低”则描绘了柳树随风轻柔摇曳的姿态。
"鸳鸯来去飞"一句,以动态的画面捕捉到了水鸟的生动瞬间,传递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情怀。
"人似玉,醉如泥"这两句,则是对诗中人物状态的描绘。“人似玉”形容其美好而坚定,“醉如泥”则表现出一种醉酒后的放松与自我遗忘,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逃避与超脱。
"一枝随鬓攲"中,“一枝”可能指的是花枝或是酒杯,而“随鬓攲”则形容其随意摆放,显得自然而不做作,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追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夷犹双桨月平西"一句,以水上划桨的情景,描绘了夜晚泛舟于静谧湖面上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夷犹”形容声音的柔和,“双桨”则突出了独自或是与知己同行的意境,而“月平西”则是时间的指示,夜色已深。
"幽寻归路迷"这句,则表达了诗人在美好自然景致中流连忘返,最终不得不面对归途的无奈与迷茫之感。这里的“幽寻”形容寻找道路的隐秘与曲折,而“归路迷”则反映出内心对于归属的渴望与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我超越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然处之、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绣罗襟底,衬绯霞一抹、烟般月样。
珠纽银镮金压缝,雪色柔肌轻障。
背姆偷裁,嫌郎暗解,软煞桃花浪。
那回初洗,合欢枝上曾晾。
比似钿盒香囊,绣缠弓履,都付檀奴掌。
想见瑶姬临欲睡,反搭红檀衣桁。
入月光阴,浣纱年纪,最忆兜兜巷。
明珰不寄,倚灯空自惆怅。
雅不时宜合。鹿床边、冠梁倒戴,袜绫翻著。
襱襶衣裳无味客,刘尹门前谢却。
歌一曲、竹枝盐角。
莫作司空贫相语,道侬家、自有麒麟阁。
风雅事,漫依托。南风五月薰帘箔。
遍长安、生衫小扇,又更蕉葛。
瞥见玉钗垂艾虎,点衬红榴一萼。
笑菰黍、同时解缚。
风味旧京浑不似,便新冰、脆果都非昨。
菖歜酒,试斟酌。
飐桐花、么鸾最小,谁抛十斛明珠。
郑樱桃再世,艳歌回雪,更腻手搓酥。
舞台花乱落,效鸳鸯、模样无殊。
是照水惊鸿,较他洛浦何如。扶疏。
小巢芳树,惯曾留住金耳华车。
紫茸茵并坐,玉莲杯共饮,花底相于。
宋家红杏死,甚青衣、不负尚书。
剩此夕、缠头百万,重上氍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