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地从来路不迷,名流蜡屐到今携。
翠屏依旧围斜照,景榭堪怜剩野溪。
径曲坐花披草软,桥平扶柳度云低。
元亭尚把空香觅,醉石淋漓泼墨题。
胜地从来路不迷,名流蜡屐到今携。
翠屏依旧围斜照,景榭堪怜剩野溪。
径曲坐花披草软,桥平扶柳度云低。
元亭尚把空香觅,醉石淋漓泼墨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风景如画的胜地,诗人以友人韵律再次吟咏,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与赞美。首句“胜地从来路不迷”开篇点题,强调了此地的美丽与独特,让人不由自主地向往探寻。接下来,“名流蜡屐到今携”则暗示了此地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流连忘返之地,他们的足迹至今仍可追寻。
“翠屏依旧围斜照,景榭堪怜剩野溪”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色与溪水的和谐之美,斜阳映照在翠绿的山屏上,增添了几分静谧与温馨。而“景榭”与“野溪”的对比,既展现了人工与自然的巧妙融合,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厚爱。
“径曲坐花披草软,桥平扶柳度云低”进一步描绘了行走在小径上的感受,花朵与草地的柔软触感,以及横跨于溪流之上的平桥,柳树轻拂,云朵似乎也低垂下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这种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最后,“元亭尚把空香觅,醉石淋漓泼墨题”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探索,也体现了他们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与投入。在元亭中寻找那若有若无的香气,在醉石上挥洒墨迹,这些行为不仅是对自然的礼赞,也是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文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与尊重。
分符今作令,且喜近乡园。
驿路通湘口,家山对郭门。
观风怜土壤,问俗谙方言。
形胜荆吴会,鱼盐海市喧。
祁峰雄楚泽,汉派接淮源。
露冕新游壮,探奇旧梦存。
蟾云频拄笏,爱日且娱萱。
渐鼓南薰奏,还驱北阙辕。
香桥细雨过,青涧杂花繁。
浯水漫郎宅,潇江帝子村。
公馀知有暇,佳胜可谁论。
依旧寒流浸石矶,淄尘未浣客边衣。
天涯飘梗随波转,海外浮槎隔岁归。
乍撤翳藤添爽豁,旋芟冗树洗痴肥。
偶然溪叟来相狎,閒弄竹竿到晚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