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推名岳,栖灵俨故丘。
人奄随露尽,居尚有云浮。
月寂台难旦,松深寺易秋。
入林怀二凤,遵渚愧双鸥。
嵇夜杯应化,徐君剑若留。
还疑采薇路,䰟魄一来游。
招隐推名岳,栖灵俨故丘。
人奄随露尽,居尚有云浮。
月寂台难旦,松深寺易秋。
入林怀二凤,遵渚愧双鸥。
嵇夜杯应化,徐君剑若留。
还疑采薇路,䰟魄一来游。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隐士何山的追忆与怀念,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意境。
首联“招隐推名岳,栖灵俨故丘”点明主题,以“名岳”、“故丘”象征何山的崇高与历史地位,暗示其为隐士栖息之地。接着“人奄随露尽,居尚有云浮”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时间流逝比作露水消散,而何山之居则如同云雾般永恒不灭,表达了对何山长久存在的敬仰之情。
“月寂台难旦,松深寺易秋”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寂静凉亭难以迎来黎明,而秋天的松林深处寺庙却易于感受到季节更迭。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何山环境的静谧与自然的流转,同时也暗含了对何山生活状态的向往。
“入林怀二凤,遵渚愧双鸥”进一步深化了对何山的怀念之情。二凤、双鸥分别代表了古代传说中的仙鸟,诗人通过想象自己进入林中,怀想二凤,同时又自谦地表示在鸥鹭之间感到羞愧,表达了对何山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自我反省。
“嵇夜杯应化,徐君剑若留”引用了嵇康与徐君的故事,暗示何山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地方。嵇康夜饮化为杯,徐君剑留于山中,这些故事增添了何山的神秘色彩,也表达了对何山精神的传承与敬仰。
最后,“还疑采薇路,魂魄一来游”以采薇路的典故,表达了对何山的向往与渴望再次造访的心情。采薇路是古代隐士归隐之路的象征,此处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无法亲自踏上那条路,但他的灵魂依然渴望能与何山产生某种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何山的追忆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