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
海内逢康日,天边见寿星。
临空遥的的,竟晓独荧荧。
春后先依景,秋来忽近丁。
垂休临有道,作瑞掩前经。
岂比周王梦,徒言得九龄。
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
海内逢康日,天边见寿星。
临空遥的的,竟晓独荧荧。
春后先依景,秋来忽近丁。
垂休临有道,作瑞掩前经。
岂比周王梦,徒言得九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良宵之际出户远眺,心境宁静,目光所及之处乃是广阔的天边和海内。诗中提到的“康日”与“寿星”,象征着吉祥与长寿。在这宁静的夜晚,老人独自一人,心怀壮志而又有些许孤寂。
春去秋来,时间流转,景物更新。老人似乎在感叹时光易逝,同时也在追寻着某种精神上的寄托或安慰。他提到“垂休临有道”,可能是在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领悟,以及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
最后一句“岂比周王梦,徒言得九龄”则是老人自嘲,对比古代周王之梦想与自己的实际境遇,有着深深的感慨。这里的“九龄”可能指的是理想中的完满寿数,而现实却远非如此。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也是对于人生多变和不可预测的一种无奈。
整首诗通过老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对生活、时间、梦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透露出一位晚年之人的哲思与生命体验。
衰年逢世变,人事如虮虱。
忧端常澒洞,头垢不暇栉。
樯乌终岁飞,况复无宁日。
方春暂返棹,浃辰卧蓬荜。
天风倏吹衣,轻易复一出。
旅巢乏安枝,如意十不一。
七秩能几何,日月过箭疾。
夜深不成眠,吟虫助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