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鸠本鹄鵴,形状鹴鸠殊。
江东呼拨谷,布谷江南呼。
桑间拂其羽,长与载胜俱。
一鸣雨霢霂,再鸣雨沾濡。
三鸣未及已,惊起耕田夫。
扶犁乃毕出,荷锸争前趋。
我闻少皞氏,凤鸣来应图。
纪官此司空,信为德之符。
愿言反淳风,圣世跻唐虞。
持此鸣鸠篇,远献王者都。
鸣鸠本鹄鵴,形状鹴鸠殊。
江东呼拨谷,布谷江南呼。
桑间拂其羽,长与载胜俱。
一鸣雨霢霂,再鸣雨沾濡。
三鸣未及已,惊起耕田夫。
扶犁乃毕出,荷锸争前趋。
我闻少皞氏,凤鸣来应图。
纪官此司空,信为德之符。
愿言反淳风,圣世跻唐虞。
持此鸣鸠篇,远献王者都。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布谷篇》以鸣鸠(即布谷鸟)为题材,通过描绘其叫声与农事活动的关系,寓言性地表达了对淳朴风尚和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作者将布谷鸟比喻为古代传说中的吉祥象征——少皞氏的凤凰,其鸣叫预示着丰年和政教的和谐。
首句“鸣鸠本鹄鵴,形状鹔鸠殊”点明布谷鸟的来历和特征,接着通过“江东呼拨谷,布谷江南呼”描述了它在不同地区的别名,暗示其与农时紧密相连。诗人进一步写到“桑间拂其羽,长与载胜俱”,形象地描绘了鸟儿伴随丰收的景象。
“一鸣雨霢霂,再鸣雨沾濡”描绘了布谷鸟的叫声与雨水的呼应,预示着丰沛的自然条件。然而,“三鸣未及已,惊起耕田夫”则转而揭示了鸟鸣对农人的唤醒,促使他们忙碌起来。最后,诗人借“扶犁乃毕出,荷锸争前趋”展现了农人积极响应,期待回归淳朴的农耕生活。
结尾处,“我闻少皞氏,凤鸣来应图”再次强调布谷鸟的神圣象征意义,而“纪官此司空,信为德之符”则将其视为道德的象征。诗人希望在圣世能恢复淳朴之风,达到像唐虞时代的盛世,并以“持此鸣鸠篇,远献王者都”表达对最高统治者的敬意和期许。
整体来看,《布谷篇》是一首富有寓意的咏物诗,既赞美了自然与农事的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愿景。
风雅诏屈宋,篆隶开钟王。
义精太史笔,百世宗潮阳。
予生独后时,志欲袭众芳。
不践道德圃,游艺徒遑遑。
长嗟竟焉如,严驾临康庄。
朝驰秦汉郊,暮税邹鲁乡。
西州有佳人,鼓琴谐咸章。
锵鸣琼瑶佩,绚粲芙蓉裳。
揽衣愿从之,远在天一方。
习尚或庶几,高节何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