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澄溪路,苍凉九月天。
岸回频下叶,沙拥急奔泉。
野馆青帘出,渔家赤网悬。
到来山尽暝,孤寺起寒烟。
窈窕澄溪路,苍凉九月天。
岸回频下叶,沙拥急奔泉。
野馆青帘出,渔家赤网悬。
到来山尽暝,孤寺起寒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季傍晚行舟于溪流之上的宁静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多维度之美。
首句“窈窕澄溪路”,描绘了溪流蜿蜒曲折,水面清澈见底的景象,给人以清幽静谧之感。“苍凉九月天”则点明了季节与氛围,九月的天空略显萧瑟,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秋意。
接着,“岸回频下叶,沙拥急奔泉”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展现了溪边的生动景象。落叶随风飘落,与岸边的沙石相映成趣;而“急奔泉”则以动词“奔”字,赋予水流以活力,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
“野馆青帘出,渔家赤网悬”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野馆中伸出的青色酒旗,暗示着不远处有人家,而渔家悬挂的红色渔网,则预示着渔民的劳作。这两句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最后,“到来山尽瞑,孤寺起寒烟”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景象。随着山色渐暗,诗人所到之处已是一片昏暗,只有远处的孤寺中升起缕缕寒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神秘与宁静的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布局,展现了秋季溪流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生活的温馨。
步出城西门,但见两两垂杨。
高枝自相樛,低枝亦成行。
昔者手植之,不敢望人长。
十年不相遘,睹此参天势莫当。
东家秃柏偃蹇气欲尽,令我箕踞叹息此树傍。
人间世,一何茫茫。丈夫宛转间,倏忽生辉光。
巧命搏参差,奇贤避颉颃。
扶杖且归来,兄呼醪,嫂呼豨,大妇洗爵,小妇前致辞。
俱睹百年树,不睹人生百岁时。
今日乐相乐,何用戚戚缠思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