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竺宇万山中,无路其间有路通。
是水何妨皆是月,如如大士坐观空。
一区竺宇万山中,无路其间有路通。
是水何妨皆是月,如如大士坐观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万山之中的小庵,名为“水月庵”。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庵内与外界的微妙联系,以及庵中僧侣的超然心境。
首句“一区竺宇万山中”,开篇即点明了庵的位置——在群山之中,仿佛与世隔绝,隐秘而静谧。这里的“竺宇”借指佛教寺庙,暗示庵内僧侣遵循着佛教的教义生活。
次句“无路其间有路通”,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深意。在常人看来,万山之中应是无路可通,但对庵中僧侣而言,心灵的路途却畅通无阻,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广阔与自由。
“是水何妨皆是月”,进一步深化了庵内环境的神秘与和谐。水在月光下映照出的倒影,不仅增添了庵内的静谧之美,也象征着禅宗中“心外无物”的哲学思想,即内心所见之物皆为内心映射。
最后一句“如如大士坐观空”,直接点出了庵中僧侣的修为境界。他们如同佛经中所说的“如如大士”,坐于庵中,观照内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里的“空”既指物质世界的虚无,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超越,体现了佛教中追求精神解脱的最高理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水月庵及其僧侣的独特魅力,以及佛教文化中追求内心平静与精神超越的精神内涵。
就阳辰才展,建子初圆,明月绽春暝。
分许当头愿,亲曾见、盈盈铺照芳径。绣屏梦稳。
惯断魂、重恋多恨。
又何似、密约回波暖,锦帷护花冷。还指佳期低问。
任淡妆浴水,华采流镜。
浸碧琉璃榭,双心醉、留连无限情景。意深漏永。
讶步移、天半刚正。道休下珠帘,相倚画楼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