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韩驹乘坐小船沿汴水东下的情景。首句"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便开帆"展现了水流之急和行船的轻快。接着,"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通过时间的变化,描述了旅程中的昼夜交替,以及方向感的微妙变化。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毵毵"两句,运用拟声词和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秋夜的静谧与凄清,老树在寒霜中发出瑟瑟声响,而冷露滴落在寒花上,声音细微而清晰。最后,"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以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周围环境的融合,表达了他沉浸在旅途景色中的深深感触,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诗人的情感流露,展现了宋代文人旅途中的孤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欢颜定可承,相约十日后。
冷斋得春融,清气满户牖。
高谈任纵横,参语可谁某。
家督秋水翁,厚德压曹偶。
同眠布被温,共听寒潮吼。
可惜武城师,讲堂隔川阜。
待写荆合图,同居期白首。
家风五百年,宗族世敦厚。
夙夜念所生,敬离誓不苟。
安排芷蓿盘,遍酌屠苏酒。
江乡迫岁俭,物价日腾踊。
义田分无多,况未薙荒茸。
几家典寒衣,籴米入斗甬。
一饱未终朝,饥肠已雷动。
即今眼中人,何术救决踵。
归装万卷书,美味逾嘉种。
心计删研桑,遗经述郑孔。
乐道久忘贫,萧然扫尘塕。
里党欢相依,出门无倥偬。
愿买田一双,耦耕傍先陇。
四山尊一峰,巑岏出仙掌。
遵涧肆幽行,穿萝成独往。
空岩堆落叶,湿翠下不上。
诸天风雨来,涛浪万松响。
泉语堕寒淙,鼯啼没灌莽。
寂寞文殊庵,昔游俨可想。
老僧已茶毗,苔色上斋榜。
先公婆罗碑,遗墨尚精爽。
留此镇山门,摩挲心郁怏。
再来知何时,应待药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