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耽幽寂,自然爱丘园。
时复执道书,独坐当南轩。
清风池上来,有客閒叩门。
共坐竹林语,萧然酌一尊。
隔溪闻犬吠,杂以樵者言。
斜日返深巷,鸟雀林中喧。
出门忽自得,缓步忘远村。
归途殊眇眇,月白萝阴繁。
性本耽幽寂,自然爱丘园。
时复执道书,独坐当南轩。
清风池上来,有客閒叩门。
共坐竹林语,萧然酌一尊。
隔溪闻犬吠,杂以樵者言。
斜日返深巷,鸟雀林中喧。
出门忽自得,缓步忘远村。
归途殊眇眇,月白萝阴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叔父季思的别业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首句“性本耽幽寂,自然爱丘园”,点明了主人公的天性偏好于幽静与自然,对山川田园有着深深的热爱。接着,“时复执道书,独坐当南轩”描述了他时常手捧道家经典,在南轩独自阅读的情景,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清风池上来,有客閒叩门”,描绘了清风从池塘吹来,一位闲适的客人来访的画面,增加了生活的情趣。接下来,“共坐竹林语,萧然酌一尊”则展现了主人与客人在竹林中交谈,饮酒畅谈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高雅的氛围。
“隔溪闻犬吠,杂以樵者言”,通过远处的犬吠和樵夫的话语,进一步丰富了环境的生动感,使画面更加立体。而“斜日返深巷,鸟雀林中喧”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深巷中传来鸟鸣声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出门忽自得,缓步忘远村”表达了主人公在走出别业后,内心突然感到满足与自在,脚步变得悠闲,甚至忘记了远处的村落,体现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归途殊眇眇,月白萝阴繁”则以月光洒满归途,藤蔓丛生的景象,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结尾,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主人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