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追挽海清臣全子仁两尚书》
《追挽海清臣全子仁两尚书》全文
明 / 刘三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郁姑台下战多时,变起萧墙遂不支。

杞子方通北门管,汉家已拔赵军旗。

孤忠不遂尚书志,一死啀期圣主知。

想见江东桥上路,至今犹自血淋漓。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uīwǎnhǎiqīngchénquánrénliǎngshàngshū
míng / liúsān

táixiàzhànduōshíbiànxiāoqiángsuìzhī

fāngtōngběiménguǎnhànjiāzhàojūn

zhōngsuìshàngshūzhìáishèngzhǔzhī

xiǎngjiànjiāngdōngqiáoshàngzhìjīnyóuxuèlín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刘三吾所作的《追挽海清臣全子仁两尚书》,主要描绘了历史上的某个战役,可能与郁姑台下的战斗有关。诗中提到战事长期持续,内部矛盾突然爆发导致失利,暗示了政局的动荡。"杞子方通北门管"可能指的是敌军入侵,而"汉家已拔赵军旗"则象征着汉家军队(这里可能是明朝的代称)在关键时刻取得了胜利。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两位尚书(海清臣和全子仁)的忠诚未能实现其理想,以及他们为国捐躯的悲壮之情。"孤忠不遂尚书志,一死啀期圣主知"这两句,流露出对他们的高尚节操和期待后世理解的感慨。最后,诗人想象江东桥上仍有战争的痕迹,鲜血淋漓,寓言了这场战役的惨烈和两位尚书的牺牲影响深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明朝官员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以及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三吾

刘三吾
朝代:明

刘三吾(1313-1400),初名昆,后改如步,以字行,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仕元为广西静江路副提举。入明后,于洪武十八年(1385)以茹瑺荐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刊定三科取士法,为御制《大诰》、《洪范注》作序。三十年主考会试,以会试多中南人,坐罪戍边。建文初召还。不久即卒。
猜你喜欢

寄朱时发

菱桥脊梁硬如铁,天下拄杖打不折。

倒骑佛殿出三门,南头学来北头说。

昔苗未生今作米,更判阿师三尺觜。

公但吸尽西江水,莫怕庭前簸箕尾。

(0)

寄谢无逸并汪叔野兄弟

老谢风流绿绮琴,小汪兄弟亦南金。

文章已误半生事,江海略酬他日心。

好酒不当愁偪仄,旧书差慰病侵寻。

平生恩义伴宫老,断绠寒泉百尺深。

(0)

明妃

秦人彊盛时,百战无逡巡。

汉氏失中策,清边烽燧频。

丈夫不任事,女子去和亲。

君王为置酒,单于来奉珍。

朝辞汉宫月,暮随胡地尘。

鞍马白沙暮,旃裘黄草春。

人生在相合,不论越与秦。

但取眼前好,莫言长苦辛。

君看轻薄儿,何殊胡地人。

(0)

赠汪莘叔野

汪子宦不达,四海漫声名。

有弟极磊落,气宇和而清。

三冬文史足,十年书剑成。

出言见瑰颖,府库森五兵。

于身则已拙,泛如池中萍。

轻肥置度外,辛苦抱遗经。

乃知佳子弟,必由贤父兄。

念子初来时,我方疾病撄。

相从四寒暑,所历不可听。

昏昏醉梦里,得君时一醒。

拥炉共残火,软语当杯铛。

君亦不我厌,为我双眼青。

勿云躯干小,气吞横海鲸。

悬榻念文举,开径忆渊明。

二子风流远,感君兄弟情。

穷通有时节,此士尔勿轻。

(0)

汴上小雨复霁

堤沙不起润如酥,坐看飞云自卷舒。

麦陇人闲牛舐犊,柳陂波浅鹭窥鱼。

残花糁径东风后,碧草粘天暮雨初。

分付荣枯蜗两角,浊醪青杏送春馀。

(0)

李花二首·其一

满园花发白于梅,又与红桃并候开。

可口直须成实后,莫将苦种路旁栽。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