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解缆语争喧,一叶轻飘到海天。
层浪有山随日涌,积流无地与云连。
沟称红黑曾闻险,蠲指东南不畏偏。
为问飞庐何处泊,台阳远在扶桑边。
扬帆解缆语争喧,一叶轻飘到海天。
层浪有山随日涌,积流无地与云连。
沟称红黑曾闻险,蠲指东南不畏偏。
为问飞庐何处泊,台阳远在扶桑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渡过台湾海峡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扬帆解缆语争喧”,生动展现了启航时船员们的忙碌与兴奋,以及彼此间的热烈交谈。接着,“一叶轻飘到海天”则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小船在浩瀚海洋中航行的情景,仿佛一片树叶般轻盈。
“层浪有山随日涌,积流无地与云连”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描述了海上波涛汹涌,仿佛山峦随日光涌动;而水流汇聚,似乎与天空相连,展现出大海的广阔与深邃。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敬畏与向往。
“沟称红黑曾闻险,蠲指东南不畏偏”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决心与勇气。提到“红黑沟”可能是指海峡中的复杂水域,而“不畏偏”则表明诗人对于方向选择的自信与坚持。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最后,“为问飞庐何处泊,台阳远在扶桑边”表达了诗人对目的地的期待与好奇。他询问着如何找到停泊的地方,同时指出目的地——台阳,位于遥远的东方,即日本的扶桑。这既是对旅途终点的展望,也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航海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未知的勇敢与决心,同时也蕴含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探索精神。
繄古道之久混兮,谓渭浊而泾清。
耳所适以是悦兮,纷瓦釜兮雷鸣。
岂大雅之不作兮,由世尚之所徵。
何独子之好古兮,得非姱节而特行。
念朱弦之既绝兮,岂鸾胶之足凭。
谅吾朴之弗凿兮,又何恤乎亏成。
振寥寥之孤响兮,嗟彼聋俗。
而畴顾当郑卫之声哇兮,乃独唱乎咸濩。
惟心游于太古兮,发冲泊之天趣。
将抱瑟而从之兮,爰写余之中素。
伫落月之遗音兮,渺松风于秋曙。
观光荦荦京华客,十千沽酒春壶碧。
酒酣濯足新丰歌,眼底嵩华沧溟窄。
欣然一笑来我傍,共谈诗传春风香。
兴豪磊落出奇语,骊珠落袖摇光芒。
不须偃蹇衡门里,气槩匣中三尺水。
名驹未肯伏盐车,会见权奇日千里。
霜横空兮气凝肃,风惊沙兮声簌簌。
送游子兮西还,膏吾车兮渡泸曲。
子之家兮岷峨,西行万里兮居将卜。
蜀道难兮猿攀,缘峡水怒兮龙喷薄。
顾万钟兮焉求安,一瓢兮自乐。
田宽閒兮涧阿,山窈深兮盘谷。
钓清溪兮友吾鸥,歌白石兮饭吾犊。
食无鱼兮不如归,返屠羊兮分自足。
嗟岁年兮迟暮,念众芳兮摇落。
嗟聚散兮须臾,将气谊兮永托。
歌击节兮尽欢,属离觞兮更酌。
渺余怀兮何言,溯孤云兮寥廓。